1、死刑不适用于未成年人和孕妇。
法律依据:《刑法》第四十九条【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制】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2、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不能追究刑事责任,也不能适用死刑。
法律依据:《刑法》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3、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
法律依据:《刑法》第四十八条【死刑、死缓的适用对象及核准程序】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死刑,依据法律相关规定,是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剥夺一个犯人生命的刑罚,是最古老也是最严厉的刑罚。
死刑对罪大恶极、严重危害他人和社会安全的犯罪分子予以处决,在严惩犯罪者、威慑和教育有犯罪企图者,安抚受害者遗族、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以及人类伦理道德底限等方面,拥有特殊作用,其效果也非常显著。在各类阶级(或私有制)社会,作为法律体系的一部分,它必然将像法庭、监狱、警察等国家机器一样,拥有长期存在的合理性。
适用死刑的罪名(不同国家以其具体规定为准):谋杀、叛国、严重的故意伤害、强奸、暴力抢劫、劫持、绑架、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情节极其严重的各类普通刑事犯罪、数额巨大的贪污受贿等。
在中国,死刑分为死刑并缓期2年执行(死缓)与死刑并立即执行两种死刑判决。
贪污受贿两罪在特定条件下可判缓刑的可能性。根据《刑法》的规定,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等条件时可以判缓刑。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贪污罪的处罚根据情节轻重的不同分为几种情况,并对于多次贪污和特定情形下的处理进行了说明。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和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如果犯有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强奸、抢
国家赔偿法规定:造成死亡的,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致人精神损害的,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残疾赔偿金根据丧失劳动能力
持刀抢劫并不是抢劫罪判死刑的量刑情节,除非具有可以判处死刑的其他法定情节,否则单纯的持刀抢劫并不能判处死刑。(一)入户抢劫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七)持枪抢劫的;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应当立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