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作为“两刑”的判决和执行机关,存在着对“两刑”执行重判决轻执行的倾向。这一倾向表现在执行机关在人力、物力配备方面不足,安排部署和组织实施方面存在不到位的问题。
一些检察机关尚未指定相关部门派员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发现执行不到位或违法行为时未能及时提出纠正意见。
为了加强对“两刑”执行的监督,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 检查罚金犯是否按时按数缴纳,对无法按时缴纳的情况和原因进行调查。
2. 检查对期满后拒不缴纳罚金的情况,人民法院是否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并且这些措施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3. 检查发现被执行人拥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时,人民法院是否进行追踪执行,以确保其无法逃脱罚金刑的执行。
4. 检查遭受不可抗拒灾害而无法缴纳罚金的情况,是否按照规定程序裁定减少或免除罚金。
5. 检查没收财产是否属于罪犯个人所有。
6. 检查如果没收财产需要偿还罪犯负债的情况,是否属于没收财产判决前发生的正当债务,并且是否有债权人提出请求。
7. 检查罚金和没收财产是否按时上缴国库,是否存在挪用和私自处理的情况。
如果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对被判处“两刑”的罪犯没有依法执行或执行不当,或者罚没的财物未及时上缴国库,应及时通知纠正。要求执行机关在15日内书面回复,如果执行机关不回复,可以通过上一级检察机关向执行机关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
罚金的执行方式和减免情况。人民法院根据犯罪分子的经济状况和缴纳可能性,可以规定一次性或分期缴纳罚金。对于拒不缴纳者,可采取强制缴纳措施。遇不可抗拒的灾祸导致缴纳困难的情况,可以酌情减少或免除罚金。这些规定旨在确保罚金的执行并兼顾特殊情况。
被判处罚金和没收财产的执行方式。罚金执行中,罪犯需按判决缴纳,如遇不可抗拒因素可申请减免。没收财产执行由法院负责,不涉罪犯家属财产。合法债务可请求偿还,如罪犯有侵权行为,被害人可申请退还原物。执行机关可在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执行判决。
法院判处罚金的标准及相关法律规定。法院依据犯罪情节和犯罪分子的经济能力来确定罚金数额,并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有所特别规定。当犯罪分子犯有多个罪行时,罚金应实行并罚,但如被判处没收全部财产则只执行没收财产刑。
判处没收财产的执行方式。人民法院负责执行相关决定,必要时可与公安机关合作。对于判处罚金的罪犯,应按判决确定的数额缴纳,如不缴纳,法院可强制其缴纳。如罪犯无法全部缴纳,法院可随时追缴。若因灾祸导致缴纳困难,罪犯可申请减少或免除。此外,如行政机关已对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