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所得是指行为人通过违反法律行为所获得的金钱和财物。违法所得通常包括违法行为所获得的利润、违法交易的财产和物品,以及其他违法收入。然而,对于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而言,违法所得往往难以查实和计算,因为这些行为往往隐蔽且没有明确的账册记录。因此,相关部门对违法所得的计算方法存在差异。
一些人将利润额视为违法所得。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刑事案件如何认定“违法所得数额”的批复》将其解释为“获利的数额”。另一些人将违法行为的全部收入(包括成本和利润)视为违法所得。例如,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在《技术监督行政案件中“违法所得”、“非法收人”计算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在办理技术监督案件中,查证属实后确认行政相对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以认定其全部经营额为违法所得、非法收入:一是行政相对人故意违法乱纪的;二是生产、销售、进口的产(商)品属于劣质品的,即产品危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或主要性能指标达不到标准规定要求,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等情况的;三是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对产(商)品予以没收,或监督销毁的。”还有一些人将违法行为的全部营业收入视为违法所得。例如,原卫生部发布的《药品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规定》第六十七条对违法所得的解释是,违法所得系指违法活动中牟取的全部营业收入(包括成本和利润)。
以下是违法所得的主要认定标准:
违法生产商品的违法所得应按照违法生产商品的全部销售收入扣除生产商品的原材料购进价款进行计算。
违法销售商品的违法所得应按照违法销售商品的销售收入扣除所售商品的购进价款进行计算。
违法提供服务的违法所得应按照违法提供服务的全部收入扣除该项服务中所使用商品的购进价款进行计算。
为违法行为提供便利条件的违法所得应按照当事人的全部收入进行计算。
对于拉人头、骗取入门费式传销的违法所得,应按照当事人的全部收入进行计算;对于团队计酬式传销的违法所得,如果销售的是自产商品,则应按照违法销售收入扣除生产商品的原材料购进价款进行计算;如果销售的是非自产商品,则应按照违法销售收入扣除所售商品的购进价款进行计算。
对于违法所得的认定通常需要依据证据,如果没有证据则不能判定为违法所得。对于已经确认为违法所得的情况,应当予以没收。
没收财产刑的意义及其在审判实践中的应用问题。虽然该刑罚对于惩罚和教育犯罪分子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适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适用比例和范围过小、不当适用和单一适用等。为正确适用没收财产刑罚,审判人员应树立“主刑”和“附加刑”并重的观念,并划清与追缴赃款赃
无证经营动物疫苗的法律处罚及相关问题。从事无证经营行为的个体或企业将受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并可能面临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处罚措施。非法经营行为若情节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将受到刑法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对于非法经营行为的违法性认定
公共场所管理者对于广告活动的法律责任。如果明知或应知广告违法却不予制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采取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甚至停业处罚等措施。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规定了广告中不得出现的情形,包括涉及国家尊严、社会公共利益、人身财产安全等方面。此外,还
关于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移送问题。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此案在特定条件下可以移送,如下级法院认为案情重大、复杂可移交上级法院。法律上对传销活动的处罚有明确规定,包括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和刑事处罚等。此外,涉及传销活动的其他罪行如非法监禁、故意伤害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