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累犯的认定条件较为复杂。一般而言,如果前后罪都处以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并且两罪之间的时间间隔不超过五年,即使前后罪不同,也会构成累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行,将被视为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情况除外。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累犯的期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无论何时再犯上述任一类罪行,都将被视为累犯。
根据我国《刑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即必须采取必须从重处罚的原则。在确定累犯的刑事责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无论是一般累犯还是特别累犯,都必须在法定刑的限度内判处相对较重的刑罚。也就是说,应当适用较重的刑种或较长的刑期。
在确定刑罚时,应当根据累犯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来决定。并不是一律判处法定最高刑。
从重处罚是相对于不构成累犯的情况而言的。也就是说,累犯的刑事责任的确定参照的标准是不构成累犯时应承担的刑事责任。一些学者认为,应当以不构成累犯的初犯或其他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为从重处罚的参照标准。具体而言,当累犯所实施的犯罪行为与某一不构成累犯者实施的犯罪行为在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方面基本相似的条件下,应比照对不构成累犯者应判处的刑罚再予以从重处罚。这种观点值得研究。因为犯罪人的身份和犯罪行为的具体情况不同,与其他犯罪人进行横向比较时,很难真正做到公平。
无期徒刑的执行和改造过程。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需在监狱等机构执行刑罚,并参加劳动、接受教育改造。符合一定条件的犯罪分子可获得减刑或假释,但累犯和因暴力犯罪被判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适用这一规定。
《刑法》关于刑罚执行完毕五年后是否构成累犯的规定。一般来说,五年后不构成累犯,但特定犯罪无论何时再次实施都会构成累犯。文章还介绍了累犯与再犯的区别,包括前罪与后罪的性质、刑罚要求以及时间限制等方面。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中的累犯是否适用问题。根据《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实施细则》,对于具有累犯情节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适用速裁程序。此外,细则还规定了其他不适用速裁程序的情形,如涉及未成年人、盲人等特殊情况以及案件中存在异议等情形。同时,也规定了符合速裁程序
涉黑判刑是否可缓刑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涉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分子一般不适用缓刑。犯罪性质严重、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等情况下不适用缓刑。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若在考验期内发现应撤销缓刑的情况,将撤销缓刑并执行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