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累犯是可以减刑的,但不适用假释和取保候审。
根据相关规定,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人,不得假释。
具体情况如下: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假释需要满足一定的实质条件。
犯罪分子必须认真遵守监视,接受教育改造,并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至再危害社会。具体情况如下:
除符合刑法规定的情形外,还需要综合考虑犯罪的具体情节、原判刑罚情况,刑罚执行中的表现,罪犯的年龄、身体状况、性格特征,假释后的生活来源以及监管条件等因素,确保罪犯不再危害社会。
此外,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对未成年犯的假释可以适度放宽,对危害国家安全的罪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主犯、惯犯的假释要特别慎重、严格掌握。
假释制度的相关内容。假释是一种刑罚执行制度,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假释必须附加条件,且累犯和因暴力犯罪被判刑的犯罪分子不得享受假释。适用假释的刑期条件和实质条件包括执行一定时间的刑罚、表现悔改态度等。假释考验期限根据刑期不同而有所
不同数额的贪污或受贿行为的判刑标准。根据刑法规定,贪污或受贿数额在2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在30万以上和更多的都属于犯罪金额较大情形。刑期视金额大小而定,并可能伴随罚金或没收财产。特别严重的犯罪可被判处死刑或死刑缓期执行,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无期徒刑假释的相关条件和限制。法律依据上,犯罪分子需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的刑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并表现悔改态度等才能申请假释,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不受执行刑期限制。假释条件包括实际执行时间、监规遵守情况、悔改态度和是否再犯罪等。累犯及严重暴力犯罪不
监狱减刑和假释的提请程序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目前程序缺少权力制衡,不符合公诉权启动审判权的理论。建议重构减刑假释程序,由检察机关统一行使减刑假释的提请权,将审理方式改为个案审理和公开开庭审理,并赋予罪犯相应的权利。法院裁定应送达检察院并接受其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