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运用 > 累犯 > 累犯这次隐私隐瞒能做无罪释放吗

累犯这次隐私隐瞒能做无罪释放吗

时间:2024-12-01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1140

累犯隐私隐瞒是否会导致无罪释放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累犯隐私隐瞒并不会导致无罪释放。根据该法的规定,无罪释放只有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才会发生:

1. 被拘留人不构成犯罪

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在依法讯问时发现其行为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必须立即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

2. 逮捕后不构成犯罪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各自决定逮捕的人,或者公安机关对于经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人,在依法讯问时发现其行为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均必须立即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

3. 不起诉决定

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或者免予起诉的案件,在经过审查后认为被告人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并立即释放在押的被告人。

4. 无罪判决

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为被告人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会作出无罪判决,并在宣告判决后立即释放在押的被告人。

上述无罪释放与以下情况下的释放在法律性质上存在差异:

1. 免予刑事处分的释放

人民法院根据免予刑事处分的判决,对在押的被告人予以释放。

2. 免予起诉的释放

人民检察院根据免予起诉的决定,对在押的被告人予以释放。

3. 改用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释放

司法机关根据情况将在押的被告人改用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并对其予以释放。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法中的伪证罪

    我国刑法中的伪证罪,详细阐述了证人、鉴定人等在刑事诉讼中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等行为将面临的法律处罚。同时,也介绍了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在刑事诉讼中的相关罪行,强调只有在故意伪造证据的情况下才构成犯罪,无意失实不属于伪造证据的范畴。

  •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包括使用虚假证明材料欺骗他人签订合同、虚构购销产品等名目诱骗他人并立即逃跑、利用媒体发布虚假广告冒充国家机关单位诈骗、使用虚假票据等作为担保诱骗对方签订合同以及先履行小额合同骗取大额钱财等连环诈骗手段。犯罪分子利用各种手段达到

  • 刑罚执行完毕五年以后是否构成累犯

    《刑法》关于刑罚执行完毕五年后是否构成累犯的规定。一般来说,五年后不构成累犯,但特定犯罪无论何时再次实施都会构成累犯。文章还介绍了累犯与再犯的区别,包括前罪与后罪的性质、刑罚要求以及时间限制等方面。

  • 伪证罪的认定及界限

    伪证罪的认定与非罪的界限、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别以及和包庇罪、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不同点。伪证罪的认定需考虑多种情形,其主体是特殊主体,发生在侦查、审判中。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包庇罪等在作虚假证明方面相似,但存在主体、实施时间、掩盖罪行等方面的不同。伪证

  • 共同犯罪主犯是否必须逮捕
  •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起诉前的注意事项
  • 证明无违法行为的样本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