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运用 > 自首 > 交通肇事逃跑被警察找到后承认肇事是否构成自首

交通肇事逃跑被警察找到后承认肇事是否构成自首

时间:2025-01-05 浏览:3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1363
交通事故在发生之后应当妥善解决,不能够想着逃跑的事宜,逃逸也就是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那么,应当如何认定逃逸后自首的情况呢?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交通肇事逃逸被警方找到后承认肇事

一、案件经过

黄某驾驶一辆白色仪征车由东向西行驶在本市城北仙来大道,途经七家山路口时,将行走在人行横道线上的张某某当场撞死。肇事后,黄某驾车逃离现场。并于当晚将车开到汽车修配厂,把拆下的零件隐匿起来,后离开修配厂。当公安人员查找到该修配厂,确认该白色仪征车为肇事车后,通过修理人员打电话给黄某,黄某知道公安人员已在修配厂,而自动前去接受处理,并承认自己开的车出了交通事故。经交警部门认定,被告人黄某负交通事故全部责任。案发后,黄某及有关单位已赔偿死者家属人民币13.5万元。

二、行为人是否构成自首?

本文认为,本案被告人的行为应认定为自首。其理由是:在本案中,被告人黄某在逃逸后不久,知道公安人员找到了他停在修配厂的车子,当修配厂工作人员打电话给他,要他去时,他自动前去接受处理,并承认是自己开的车发生了交通事故。其行为符合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发布的《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一条第(一)项第2目“犯罪逃跑后,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的规定,同时又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应认定为自首。

(一)如何理解自动投案

《解释》对“标准自动投案”的理解是要求犯罪分子“自动”和“亲自到”有关机关投案。本文认为,“自动投案”应包括两层涵义:第一层涵义是指投案必须是犯罪人的自觉行为。主观上犯罪人必须是在自己意志支配下投案的,是其意志主动选择的结果。客观上犯罪分子必须是在犯罪后到被司法机关实际控制之前投案。第二层涵义是指犯罪人必须向一定机关自动投案,并主动将自己置身于所投向的司法机关的控制和支配之下。它强调的是“自觉”和“自愿受控制”。

(二)设立自首制度的意旨是什么

对自首者从宽处罚,是世界各国普遍确立的基本原则,它对于鼓励和引导犯罪人员犯罪后自动投案,改过自新,不致隐匿在社会上继续犯罪,分化瓦解各种共同犯罪,对于刑事案件得以及时侦破和迅速审判,节约司法成本,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为此,对认定自首应采取较为宽容的标准,使其有利于实现自首制度目的。综上所述,本案被告人交通肇事逃逸后,明知公安人员在修配厂,而当修配厂工作人员打电话要他去时,他自动前去接受处理,并承认是自已开的车发生了交通事故,自愿将自己置身于公安机关的控制和支配之下,其行为是自觉的。为此,应认定本案被告人的行为构成自首。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肇事致死主责一定判刑吗

    交通事故导致一人死亡并承担主责的情况,构成交通肇事罪时会被判刑。根据相关法律解释,包括导致一人死亡并负事故主要责任等情况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同时,文章还阐述了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重点在行为人的后续行为和导致被害人的状态。

  • 朋友一起喝酒开车撞死人会被判刑吗

    酒后驾车撞死人的法律责任问题。根据法律规定,酒后驾车引发交通事故的六种行为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包括强迫性劝酒、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酒、共同饮酒后未安全护送醉酒者等。交通肇事的量刑标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司法解释,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严重后

  •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规定及处罚

    我国关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规定及处罚。交通事故逃逸行为指逃避法律责任的行为,其处罚视情节严重程度而定。对于逃逸行为导致严重后果的情况,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此外,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心理态度,本文认为应限于过失。

  • 交通事故案件诉讼保全措施的适用

    交通事故案件中诉前财产保全的适用情况。利害关系人因紧急情况可在提起诉讼或仲裁前申请保全措施,需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并提供担保。保全方式包括查封、扣押、冻结等。对于交通事故中的受害者,可在交警扣留肇事车辆期间向法院申请查封、扣押车辆,以确保车主或司

  • 交通肇事逃逸认定要件的法律术语解析
  •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制作时限
  • 职务侵占投案自首减刑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