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某驾驶一辆白色仪征车由东向西行驶在本市城北仙来大道,途经七家山路口时,将行走在人行横道线上的张某某当场撞死。肇事后,黄某驾车逃离现场。并于当晚将车开到汽车修配厂,把拆下的零件隐匿起来,后离开修配厂。当公安人员查找到该修配厂,确认该白色仪征车为肇事车后,通过修理人员打电话给黄某,黄某知道公安人员已在修配厂,而自动前去接受处理,并承认自己开的车出了交通事故。经交警部门认定,被告人黄某负交通事故全部责任。案发后,黄某及有关单位已赔偿死者家属人民币13.5万元。
本文认为,本案被告人的行为应认定为自首。其理由是:在本案中,被告人黄某在逃逸后不久,知道公安人员找到了他停在修配厂的车子,当修配厂工作人员打电话给他,要他去时,他自动前去接受处理,并承认是自己开的车发生了交通事故。其行为符合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发布的《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一条第(一)项第2目“犯罪逃跑后,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的规定,同时又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应认定为自首。
《解释》对“标准自动投案”的理解是要求犯罪分子“自动”和“亲自到”有关机关投案。本文认为,“自动投案”应包括两层涵义:第一层涵义是指投案必须是犯罪人的自觉行为。主观上犯罪人必须是在自己意志支配下投案的,是其意志主动选择的结果。客观上犯罪分子必须是在犯罪后到被司法机关实际控制之前投案。第二层涵义是指犯罪人必须向一定机关自动投案,并主动将自己置身于所投向的司法机关的控制和支配之下。它强调的是“自觉”和“自愿受控制”。
对自首者从宽处罚,是世界各国普遍确立的基本原则,它对于鼓励和引导犯罪人员犯罪后自动投案,改过自新,不致隐匿在社会上继续犯罪,分化瓦解各种共同犯罪,对于刑事案件得以及时侦破和迅速审判,节约司法成本,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为此,对认定自首应采取较为宽容的标准,使其有利于实现自首制度目的。综上所述,本案被告人交通肇事逃逸后,明知公安人员在修配厂,而当修配厂工作人员打电话要他去时,他自动前去接受处理,并承认是自已开的车发生了交通事故,自愿将自己置身于公安机关的控制和支配之下,其行为是自觉的。为此,应认定本案被告人的行为构成自首。
刑法中的戴罪立功含义及其相关规定。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如能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提供重要线索等立功表现,可以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机会;同时,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的自首行为也能获得相应的从轻处罚。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等,如实供述司法机关
关于车辆保全费用退还的法律规定以及交通事故车辆保全的处理方法。胜诉方在判决生效后有权要求退还费用。交警部门对肇事车辆采取保全措施时,需根据受害人的申请,且不能仅凭职权采取。法院与交警部门应紧密联系,确保肇事车辆的移交和保管。车辆保全所需的保证金根据相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投案自首的法律意义和法律效果。投案自首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犯罪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可获从轻或减轻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等,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罪行也可被视为自首。投案自首体现了悔罪态度和接受法律制裁
驾驶机动车在闯红灯后造成交通事故并逃逸的法律责任和刑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逃逸者需承担全部责任,并可能面临交通肇事罪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或拘役。具体刑罚视事故后果及逃逸者的行为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