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自首后,能否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只有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才可以提出相应的申请。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以下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符合逮捕条件,并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监视居住措施:
对于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无法提供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监视居住措施。
监视居住的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
对于自首是否成立的认定,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正确认定共同犯罪人的自首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共同犯罪人自己犯罪事实的范围。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各种共同犯罪人在自首时应当交代自己犯罪事实的范围与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和具体分工相适应。
总之,共同犯罪人在自首时应当交代与自己实施的犯罪行为及与自己犯罪事实密切相关的内容。共同犯罪人的犯罪事实范围由共同犯罪的特性和自首的本质所决定。
正确确定数罪自首的关键在于判断犯罪人是否实地交代了所犯的全部数罪,并根据情况予以处理。对于犯罪人自动投案并实地交代所犯的全部数罪,应认定全案成立自首。对于犯罪人自动投案仅实地交代所犯的部分数罪而未交代其他部分犯罪的情况,应分别予以处理。如果犯罪人所犯的数罪属于不同种类的数罪,其实地交代的犯罪成立自首,未交代的犯罪成立自首,即自首的效力仅及于实地交代之罪。如果犯罪人所犯的数罪属于同种类的数罪,则根据犯罪人交代犯罪的程度来决定自首成立的范围。犯罪人所交代的犯罪与未交代的犯罪在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方面大致相当,只应认定所交代之罪成立自首,未交代之罪成立自首,即自首的效力同样仅及于实地交代之罪。如果犯罪人确实由于主观方面的原因只实地交代了所犯数罪的主要或基本犯罪事实,应认定全案成立自首,即自首的效力及于所犯的全部罪行。
过失犯罪自首的问题关键在于判断过失犯罪是否能够成立自首。我国刑法学界存在多种观点,有人认为过失犯罪的犯罪事实和犯罪人容易被发现是成立自首的主要理由,主张刑法所规定的自首从宽制度适用于过失犯罪。然而,我们认为我国刑法第63条的规定并未对成立自首的犯罪予以任何限制。另外,刑法分则规定的所有犯罪均未被排除在自首范围之外。因此,对于实施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只要其行为符合自首成立的三个条件,应认定自首成立。
准确区分自首与坦白的界限,正确认定自首回避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明确何为坦白以及如何把握坦白的特征。关于何为坦白,我国刑法学界存在多种不同观点。我们认为所谓坦白指的是犯罪人被动归案后自己实地交代所被指控的犯罪事实,并接受国家的审查和裁判。根据这一理解,自首与坦白存在某些相同之处:
然而,自首与坦白也存在明显的区别。首先,自首是犯罪人自动投案的主动行为,而坦白是犯罪人被动归案后实地交代犯罪事实的行为。其次,自首与坦白所反映的犯罪人人身危险性程度不同,自首的犯人人身危险性相对较轻,自首法定从宽处罚的情节更多,而坦白只是酌定从宽处罚的情节。此外,一般情况下,自首比坦白从宽处罚的幅度要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投案自首的时间限制和相关规定。自动投案必须在犯罪嫌疑人尚未归案前进行,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犯罪较轻者可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
刑事诉讼中的监视居住措施,内容包括适用对象、执行地点、期限和规定。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在住处或指定居所进行监视居住,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监视居住可采取电子监控等方式,期限最长不超过六个月。若违反规定,情节严重者可以予以逮捕。
关于哺乳期犯罪是否可取保候审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对于怀孕或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可以选择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具体条件包括可能判处较轻刑罚、不会造成社会危险、患有严重疾病等。量刑需考虑多种因素,与是否哺乳期无直接关系。法律对取保候审保证
哪些情况下必须采取逮捕措施。具体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被判处徒刑以上刑罚,且存在社会危险性,或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情况。同时,也介绍了不予批准逮捕的情况,如不符合逮捕条件、情节显著轻微等。对于患有严重疾病或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