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定最低刑并不是泛指特定犯罪的法定刑中的最低刑,而是指与行为人所实施的具体犯罪相适应的量刑幅度中的最低刑。
(2) 减轻处罚既包括刑种的减轻,也包括刑期的减轻。
(3) 减轻处罚不能判处法定最低刑,只能在法定最低刑以下判处刑罚,否则将与从轻处罚相混淆。减轻处罚也不能减轻到免除处罚的程度,否则将与免除处罚相混淆。
除了遵守减轻处罚情节的基本适用规则外,适用酌定减轻处罚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 犯罪分子不具备法定减轻处罚情节。如果犯罪分子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则不适用《刑法》第63条第2款的规定。
(2) 案件具有特殊情况。至于何为特殊情况,需要通过必要的司法解释进行明确。
(3) 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即各级法院对于适用《刑法》第63条第2款规定所作的酌定减轻处罚的判决,只有逐级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才能产生法律效力。
行政处罚的适用条件限制,包括适用的主体、对象、时效以及处罚权的设定和限定。行政处罚主体必须是享有法定权限的行政机关或经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违法行为客观存在且具备责任能力才能适用行政处罚。同时,行政处罚的设定权限由国家有权机关在立法时进行配置,不同层级
立功的定义和条件。首先明确了立功必须是犯罪分子本人实施的行为,且必须查清具体犯罪事实及查证属实后才能认定为立功。接着列出了不应认定为立功的几种情况,包括亲友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等。最后对重大立功的认定及立功的处罚决定进行了说明。对于具有立功情节的犯罪分子
股东起诉解散公司的立案时间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股东起诉解散公司,符合起诉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在七天内立案。同时介绍了公司解散的不同情形,包括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股东会决议解散、股东请求法院解散以及受行政处罚解散等。
行政诉讼法中的指定管辖制度。当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对行政处罚的管辖发生争议或无法行使管辖权时,上级行政机关会决定由哪一级行政机关对某一行政处罚行使管辖权。发生指定管辖的条件通常是对行政处罚的管辖权有争议,原因包括职责不清、制度不完备等。解决管辖争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