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被亲友送到公安机关归案,是否构成自首需要考虑其是否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
被动归案是指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被迫被司法机关或群众送到公安机关归案的情况。根据司法实践,被动归案有三种情形:
对于前两种情形,一般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对于被亲友扭送到公安机关归案的情况,存在不同的观点。根据1981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当前处理自首和有关问题具体应用法律的解答》,只要被告人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并接受司法机关的审查和裁判,就可以认定为自首。
因此,被告人在被亲友送到公安机关后,只要其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实施,接受司法机关的审查和裁判,就可以认定为自首。
以被告人王某的案件为例,王某与被害人李某之妻通奸多年。某天,李某回家后发现妻子不在,前往王某家找人,并发生了争吵。王某追打李某并造成轻伤后逃往外地。
后来,王某的亲友发现了他的藏身之处,并将其扭送到某县公安机关。在第一次讯问中,王某否认自己殴打李某,声称是李某自己摔倒受伤的。但在公安机关出示确凿证据后,王某不得不承认了自己殴打李某的犯罪事实。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虽然王某被亲友送到公安机关后可以认定为自动归案,但是否构成自首还需要考虑其是否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由于王某在第一次供述中并没有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而是轻描淡写、推卸责任。只有在公安机关出示确凿证据后,王某才不得不如实供述了殴打李某的犯罪经过。
因此,根据法律规定,被亲友送到公安机关的犯罪嫌疑人,只有在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后,才能被认定为自首。
刑法中的戴罪立功含义及其相关规定。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如能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提供重要线索等立功表现,可以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机会;同时,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的自首行为也能获得相应的从轻处罚。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等,如实供述司法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投案自首的法律意义和法律效果。投案自首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犯罪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可获从轻或减轻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等,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罪行也可被视为自首。投案自首体现了悔罪态度和接受法律制裁
家属如何应对家庭成员因盗窃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的情况。家属有权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了解案件情况并申请取保候审。在侦查、审查起诉和受理案件阶段,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都有权委托辩护人,并由办理案件的机关及时转达其要求。辩护人的委托也可由监护人或近亲属代为进
批捕后的拘留期限问题。根据法律规定,一般拘留期限最多为37天。对于特殊情况下,如犯罪嫌疑人行为构成重大嫌疑但犯罪事实未查明、案情复杂等,公安机关可申请延长拘留期限至三十日。其中流窜作案、多次作案和结伙作案都有明确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