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运用 > 自首 > 亲友扭送犯罪嫌疑人到公安机关行为人是否构成自首

亲友扭送犯罪嫌疑人到公安机关行为人是否构成自首

时间:2024-01-12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1471
现实中,根据我国最高法院相关法律明确规定,主要是为了分化瓦解犯罪分子,鼓励犯罪分子的亲友规劝、陪同误入歧途的犯罪分子投案。如果没有如实地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在公安机关出示确凿的证据后,能不能认定为自首。请跟随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阅读下文了解吧。

亲友扭送犯罪嫌疑人到公安机关行为人是否构成自首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被亲友送到公安机关归案,是否构成自首需要考虑其是否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

一、被动归案的情形

被动归案是指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被迫被司法机关或群众送到公安机关归案的情况。根据司法实践,被动归案有三种情形:

  1. 被司法机关缉拿归案的;
  2. 被群众扭送到司法机关归案的;
  3. 被亲友扭送到公安机关归案的。

对于前两种情形,一般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对于被亲友扭送到公安机关归案的情况,存在不同的观点。根据1981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当前处理自首和有关问题具体应用法律的解答》,只要被告人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并接受司法机关的审查和裁判,就可以认定为自首。

因此,被告人在被亲友送到公安机关后,只要其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实施,接受司法机关的审查和裁判,就可以认定为自首。

二、案例分析

以被告人王某的案件为例,王某与被害人李某之妻通奸多年。某天,李某回家后发现妻子不在,前往王某家找人,并发生了争吵。王某追打李某并造成轻伤后逃往外地。

后来,王某的亲友发现了他的藏身之处,并将其扭送到某县公安机关。在第一次讯问中,王某否认自己殴打李某,声称是李某自己摔倒受伤的。但在公安机关出示确凿证据后,王某不得不承认了自己殴打李某的犯罪事实。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虽然王某被亲友送到公安机关后可以认定为自动归案,但是否构成自首还需要考虑其是否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由于王某在第一次供述中并没有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而是轻描淡写、推卸责任。只有在公安机关出示确凿证据后,王某才不得不如实供述了殴打李某的犯罪经过。

因此,根据法律规定,被亲友送到公安机关的犯罪嫌疑人,只有在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后,才能被认定为自首。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聚众斗殴逃跑的法律处理方式

    聚众斗殴逃跑的法律处理方式。对于打架斗殴行为,应受到行政处罚甚至追究刑事责任。逃跑的犯罪嫌疑人会被公安机关通缉。法律规定了根据伤害程度和情节的不同,斗殴者可能面临的处罚,包括拘留、罚款和刑事处罚。对于聚众斗殴导致重伤或死亡的情况,将依法进行定罪处罚。

  • 犯罪嫌疑人送检前是否一定会被捕

    犯罪嫌疑人送检前是否一定会被捕的问题。案件移送检察院并不表示犯罪嫌疑人必定被逮捕,逮捕与审查起诉无必然联系。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将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若有逮捕需求,需提交逮捕申请并经过检察院审批。检察院审查逮捕时,可讯问犯罪嫌疑人及询问证人,辩护

  • 投案自首的时间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投案自首的时间限制和相关规定。自动投案必须在犯罪嫌疑人尚未归案前进行,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犯罪较轻者可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

  • 轻微追尾逃逸后自首的法律处罚

    轻微追尾逃逸后自首的法律处罚。首先,文章阐述了自首的认定标准和从宽处罚的原则。其次,介绍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处罚,包括可能面临的刑事责任和保险赔偿问题。再次,描述了肇事逃逸造成严重后果的法律处理。最后,针对轻微追尾逃逸后自首的情况,文章指出将根据

  • 开庭后判决书未下,是否可办理取保候审
  • 挪用公款罪数额巨大标准是多少
  • 看守所提讯所需证件及注意事项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