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定“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如果犯罪嫌疑人犯有数罪,只有对其中部分犯罪如实供述,那么只有对如实供述部分犯罪的行为,才能认定为自首。
在共同犯罪案件中,作为一般共同犯罪成员的犯罪人,如果要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就必须交代自己所知的同案犯的罪行,否则对“自己的罪行”的供述不可能被认定为“如实”。而对于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尤其是集团犯罪中的首要分子,如果要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就必须交代整个共同犯罪的全部罪行,否则其对“自己的罪行”的供述也不可能被认定为“如实”。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犯罪人出于掩护其他共犯人的目的,有预谋地投案包揽共同犯罪的全部责任,这种情况不能视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如果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那么不能认定为自首。但是如果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那么应当认定为自首。
由于客观因素,有些犯罪人不能全部交代所有的犯罪事实,但是只要如实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也应属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但是如果隐瞒主要犯罪事实,或者以交代轻罪来掩盖重罪,那么就不能被认定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犯罪人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为自己进行辩护,提出上诉,或者更正、补充某些事实,应当允许,不能将这些行为视为没有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自首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可以认定为自首。自首的表现形式包括:
犯罪以后的人主动向有关单位投案。
犯罪以后的人因病伤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先以信电投案。
罪行尚未被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单位盘问、教育后,主动交待自己的罪行。
罪犯在逃跑的过程中,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或经查实确已准备投案,或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抓获。
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本意,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情况。公安机关通知其亲友,或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
犯罪分子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情况不能视为自首。对于同案犯的自首,在向司法机关交待自己的罪行外,还应交待同案犯的犯罪行为,才能认定为自首。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并非涵盖一切自首的法律行为。
职务侵占案件中自首的减刑规定。根据不同的自首情形,犯罪嫌疑人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减刑。若犯罪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时主动投案,可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若已被司法机关发觉但尚未受到讯问或采取强制措施时投案,可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此外,如实供述未掌握的罪行
在对其他企业进行收购的时候,其实是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自身,当然也是在具有一定资格的情况下,才能对其他企业顺利进行收购。而收购企业有一定的程序要求,这是收购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了解的。收购股权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法律问题及财务问题,整个收购过程可能需要历经较
依据公司法第184条第2款,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为吸收合并,被吸收的公司解散。二个以上公司合并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为新设合并,合并各方解散。对合并协议应包括哪些主要条款,公司法没有规定。表明我国公司法赋予了参与合并的公司债权人异议有阻止合并程序进行的效力。
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解决纠纷。由争议各方选择信任的第三方居中,就合同争议进行调解处理。这是由仲裁机构依据仲裁规则居间进行居中裁判,依法做出裁决的方式。采取诉讼方式解决的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问题。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但是,自权利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