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首并不能保证马上获得保释,取保候审需要满足特定的法定条件。自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减少处罚,但这并不是取保候审的法定条件。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尚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改变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供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能够随时出庭,从而避免羁押或暂时解除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对以下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进行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五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辩护人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在三日内作出决定;如果不同意变更,应告知申请人不同意的理由。
根据该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以及他们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和辩护人都有权申请取保候审。法定代理人指的是依法代理被代理人从事某种行为的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法定代理人包括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以及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近亲属指的是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赋予了辩护人在刑事案件的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都可以以辩护人的名义提起取保候审的申请,并要求取保候审决定机关在三日内做出决定,如果不同意变更,应告知申请人不同意的理由。
刑法中的戴罪立功含义及其相关规定。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如能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提供重要线索等立功表现,可以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机会;同时,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的自首行为也能获得相应的从轻处罚。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等,如实供述司法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投案自首的法律意义和法律效果。投案自首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犯罪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可获从轻或减轻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等,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罪行也可被视为自首。投案自首体现了悔罪态度和接受法律制裁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于可能判处轻刑或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在案件尚未办结前,暂时保释出来,待审判结束后再决定是否判刑。取保候审需要提交申请书,并提供保证金或保证人等。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
本文介绍了开设赌场罪的加重情形,并引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三条作为法律依据。根据该法条,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以赌博为业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