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的立功什么意思
时间:2024-05-18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现实生活中,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如犯罪人员有立功表现,法院在对其量刑时会考虑,对其从轻发落。但犯罪分子的行为是否可以被认定为是立功表现,就需要根据法律的规定来判断犯罪分子的行为是否符合立功条件。今天我们和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了解,相信对大家会有所帮助。
刑法中的立功行为
一、立功的主体
根据刑法第68条规定,立功的主体是犯罪分子。立法者之所以使用“犯罪分子”这一术语,而不使用“犯罪嫌疑人”,是因为立功作为一种对犯罪嫌疑人从宽处罚的制度,其适用对象最终仍是犯罪分子。这样的称呼也有利于排除最终被宣告无罪的犯罪嫌疑人成立立功的可能。因此,一般公民的“立功”表现虽然值得表彰,但不属于量刑意义上的立功。同样地,如果犯罪嫌疑人最终被宣告无罪,其“立功”表现也不属于量刑意义上的立功。
二、立功发生的时间
立功发生的时间是指犯罪分子到案后,判决生效之前。狭义的立功作为一种对犯罪分子从宽处罚的量刑情节,只能发生于判决生效之前。判决生效之后的立功不再从宽量刑,这属于广义的立功。立功的时间被明确规定为“到案后”,因此本文不采纳认为立功发生于刑事诉讼中、判决生效后、服刑期间,或者始于犯罪预备终于刑罚执行完毕的观点。
三、立功的合作
立功不仅是犯罪分子单方的行为,一般还需要司法机关的配合。犯罪分子提供他人犯罪事实的检举揭发,或者提供重要线索并协助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都需要司法机关对其行为进行查证和协助。只有司法机关对其行为进行确认和配合,犯罪分子的立功情节才能得以确认。因此,“立”指的是犯罪分子实施的检举揭发、提供重要线索或协助抓捕等行为,“功”则指犯罪分子的行为得到了司法机关的检验证实,并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了实际益处,对国家和社会有功。
四、立功的内容
立功的内容具有法定性,即并非犯罪分子实施的任何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行为都可以构成立功。只有实施刑法及司法解释明文规定的几种行为才可能构成立功。其中,作为立功表现之一的“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者”,强调的是“突出”。一般表现不足以构成立功,只有表现突出者才能构成立功。
五、立功的刑罚裁量情节
立功是一种独立的刑罚裁量情节,用于对犯罪分子从宽处罚。立功的存在将对犯罪分子的刑罚量刑产生影响,使其获得从宽的量刑结果。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立功分为一般立功与重大立功
刑法典中的立功分为一般立功和重大立功两种形式。一般立功包括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等,重大立功则包括检举重大犯罪行为、阻止重大犯罪活动等。立功的实质条件由司法解释认定,要求犯罪分子本人的行为。同时,《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的意见》
-
行政处罚的教育功能
行政处罚的教育功能。行政处罚不仅是法律制裁的一种形式,还具有教育的作用。通过制裁行政违法行为,达到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的目的。同时强调,行政处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应与教育相结合。对于不同年龄段和情况的违法行为人,应采取不同的处罚方式以达到教育的效果
-
刑罚减轻的条件和方式
刑罚减轻的条件和方式,主要包括死刑、缓期执行死刑、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减轻情况。犯罪分子的立功表现是减轻处罚的重要考量因素,包括一般立功表现和重大立功表现。文章还强调了犯罪分子在了解法律权益方面的重要性,并建议聘请专业刑事辩护律师进行辩护。
-
无期徒刑犯的减刑条件与限度
无期徒刑犯的减刑条件与限度。无期徒刑犯在执行期间如能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并表现出悔改或立功,可获得减刑。重大立功者可不受期限限制。但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有最低期限要求,且若在执行期间重新犯罪,减刑起始时间会受到限制。
-
共犯一般判几年
-
失职渎职罪怎么判
-
医生商业贿赂怎么量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