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女士在某实业公司工作期间表现出色,获得公司“三等功”荣誉,并被区工会评为“爱国立功标兵”。然而,1998年,冯女士被下岗,其档案被转至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
冯女士起诉实业公司,声称在2006年3月查阅档案时发现公司销毁了她的立功材料,侵犯了她的荣誉权。因此,她要求实业公司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因档案立功材料被毁造成的损失9988元及精神损失费680元。
实业公司辩称,冯女士无法提供证据证明她的立功材料曾进入档案。即使档案内曾有立功材料,冯女士也无法证明是实业公司销毁了这些材料。因此,实业公司不同意冯女士的诉讼请求。
一审法院认为,冯女士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她的荣誉证书曾进入档案,也无法证明公司对其档案内的荣誉证书进行了撤销销毁。此外,冯女士未能提供证据证明有非法禁止、剥夺其荣誉称号的行为。因此,她的诉讼请求缺乏依据,一审法院驳回了她的诉讼请求。
不服一审判决的冯女士向二中院提起上诉。
犯罪立功的分级,包括一般立功和重大立功两种。一般立功指犯罪分子协助抓捕犯罪嫌疑人等行为,重大立功则指犯罪分子揭发重大犯罪行为等。不同级别的立功在刑法中有不同的处理规定,重大立功可减轻或免除处罚,而一般立功则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同时,文章还强调了自首与
准立功与共同立功的含义及特点。准立功指的是因缺少某些立功要素而在特定条件下成立的行为形态,其积极意义和适用条件在于节约司法资源、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共同立功指多个已归案的犯罪分子共同实施有利于社会行为的情况,我国法律尚未明确其情形,但实践中确实存
刑事案件在审判阶段立功的可能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在审判阶段表现出立功行为,法院可以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法律依据包括自首和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等。因此,在法院审判阶段,犯罪嫌疑人仍有机会通过立功表现影响自己的刑罚。
立功的定义和条件。首先明确了立功必须是犯罪分子本人实施的行为,且必须查清具体犯罪事实及查证属实后才能认定为立功。接着列出了不应认定为立功的几种情况,包括亲友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等。最后对重大立功的认定及立功的处罚决定进行了说明。对于具有立功情节的犯罪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