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第68条第1款的规定,立功表现包括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犯罪人之间通常相互了解各自的犯罪行为,因此当犯罪人归案后,除了交代自己的罪行外,还揭发检举他人的犯罪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第68条第1款的规定,立功表现还包括提供重要线索。这些线索是指犯罪人提供未被司法机关掌握的各种犯罪线索,例如证明犯罪行为的重要事实或有关证人等。
除了上述刑法列举的两种立功表现以外,还有以下情形也应视为立功: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人协助司法机关缉捕其他罪犯也应视为立功表现。这种行为可以节省司法成本。犯罪人协助司法机关缉捕的其他罪犯可以是与其无关的,也可以是其同案犯。只要确实协助司法机关捕获罪犯,就应视为立功表现。
犯罪人在羁押期间,如果遇到其他在押犯自杀、脱逃或其他严重破坏监视行为,应及时向看守人员报告。这种行为也应视为立功表现。
如果犯罪人在面对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时,奋不顾身加以排除,也应视为立功表现。
犯罪立功的分级,包括一般立功和重大立功两种。一般立功指犯罪分子协助抓捕犯罪嫌疑人等行为,重大立功则指犯罪分子揭发重大犯罪行为等。不同级别的立功在刑法中有不同的处理规定,重大立功可减轻或免除处罚,而一般立功则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同时,文章还强调了自首与
准立功与共同立功的含义及特点。准立功指的是因缺少某些立功要素而在特定条件下成立的行为形态,其积极意义和适用条件在于节约司法资源、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共同立功指多个已归案的犯罪分子共同实施有利于社会行为的情况,我国法律尚未明确其情形,但实践中确实存
立功的定义和条件。首先明确了立功必须是犯罪分子本人实施的行为,且必须查清具体犯罪事实及查证属实后才能认定为立功。接着列出了不应认定为立功的几种情况,包括亲友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等。最后对重大立功的认定及立功的处罚决定进行了说明。对于具有立功情节的犯罪分子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该《意见》规范了职务犯罪中立功的认定条件和程序,明确了立功认定要求“查证属实”,并排除不合法的立功因素。对于重大立功中“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具体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