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将其定为贩卖毒品罪。持有毒品应当被视为贩卖毒品罪的一种行为,而不能单独定为犯罪。根据立法本意,非法持有毒品罪是在无法找到贩毒罪等其他相关罪名的证据时适用的第二选择罪名。
审理毒品犯罪案件时,应当切实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突出打击毒品犯罪的重点。必须依法严惩毒枭、职业毒犯、再犯、累犯、惯犯、主犯等具有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危害严重的毒品犯罪分子,以及具有将毒品走私入境,多次、大量或向多人贩卖,诱使多人吸毒,武装掩护、暴力抗拒检查、拘留或逮捕,或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等情节的毒品犯罪分子。对其中罪行极其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判处死刑。
毒品数量是量刑毒品犯罪案件的重要情节,但不是唯一情节。在对被告人量刑时,特别是考虑是否适用死刑时,应当综合考虑毒品数量、犯罪情节、危害后果、被告人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以及当地禁毒形势等各种因素,实现差别对待。近期,应当结合本地毒品犯罪的实际情况和依法惩治、预防毒品犯罪的需要,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复核的毒品死刑案件的典型案例,恰当把握审理毒品犯罪案件的死刑数量标准。
量刑既不能只片面考虑毒品数量,不考虑犯罪的其他情节,也不能只片面考虑其他情节,而忽视毒品数量。
对于达到实际掌握的判处死刑的毒品数量标准,但具有法定、酌定从宽处罚情节的被告人,可以不判处死刑。相反,对于毒品数量接近实际掌握的判处死刑的数量标准,但具有从重处罚情节的被告人,也可以判处死刑。对于毒品数量达到实际掌握的死刑数量标准,既有从重处罚情节,又有从宽处罚情节的情况,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决定刑罚,并慎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数罪并罚原则的三种形式,包括吸收原则、并科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吸收原则以轻刑被重刑吸收为原则,但存在重罪轻罚的缺陷;并科原则虽然公平但可能导致刑罚过于严厉,执行困难;限制加重原则在坚持有罪必罚和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处罚方式,但仍存在局限性,
刑法第45条规定的刑期范围,包括有期徒刑的刑期为6个月以上以下。还介绍了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特殊情况,数罪并罚时的刑期限制以及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再犯罪的刑期计算。刑期的计算从判决执行之日起开始,若之前先行羁押,羁押时间可折抵刑期。
贪污罪与滥用职权罪是否能适用数罪并罚的问题。在中国刑法中,判决宣告以前犯几个罪或是判决宣告后在刑罚执行期间犯新罪都属于数罪并罚的范围。根据不同刑罚之间的关系制定了不同的并罚规则,如何确定数罪并罚的刑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此外,还介绍了数罪并罚的具体规定
数罪并罚原则在刑事法律制度中的意义和作用。该原则旨在根据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对一人所犯的多个罪行进行合并处罚,体现了罪刑相适应、有罪必罚和实现刑法目的的要求。数罪并罚原则的具体适用方式包括吸收原则、并科原则、折合原则和分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