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言行上同情或支持非法组织或非法活动。
2. 收听、收看境外反动广播、电视等传媒,传看过反动宣传品、淫秽物品,思想受影响,是非界限不清。
3. 有偷窃、打架斗殴、酗酒滋事等不良行为。
4. 参加各种宗教组织或进行过迷信活动。
5. 文身。
6. 长期在外地,现实表现不易查清。
7. 家庭主要成员、直接抚养人、主要社会关系成员或其他对本人影响较大的亲属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制度有不满言行。
8. 家庭主要成员、直接抚养人、主要社会关系成员或其他对本人影响较大的亲属被刑事处罚或开除党籍、公职。
9. 家庭主要成员、直接抚养人、主要社会关系成员或其他对本人影响较大的亲属因涉嫌违法犯罪正在被行政机关调查处理,或正在被司法机关侦查、起诉或审判。
10. 家庭主要成员、直接抚养人、主要社会关系成员或其他对本人影响较大的亲属参加民族分裂、暴力恐怖、宗教极端等非法组织、带有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或进行过活动。
11. 家庭主要成员、直接抚养人、主要社会关系成员或其他对本人影响较大的亲属是邪教、有害功法组织骨干分子或顽固不化人员。
12. 家庭主要成员、直接抚养人、主要社会关系成员或其他对本人影响较大的亲属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或有严重政治性问题。
13. 其他不符合对政治条件有特别要求情形的。
刑事简易程序下的缓刑判决。文章介绍了缓刑的适用条件、考验期限、缓刑期间的规定以及缓刑的处理情况,特别是针对军人违反职责罪的特别缓刑规定。在刑事简易程序下,符合条件的犯罪分子可以判处缓刑,并在考验期限内遵守相关规定。根据不同情况,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可
我国缓刑的多次适用问题,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缓刑次数限制,是否能再次适用缓刑需视具体案件和犯罪嫌疑人态度而定。缓刑的适用条件包括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法院在宣告缓刑时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可在缓刑考验期内对犯罪分子的活动进行限制。
中国关于交通肇事罪的法律标准。违反交通运输法规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将受到刑事处罚。法院会根据事故责任、伤亡情况和财产损失等因素判断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违章驾驶尤其是特定情况下的违章驾驶,如酒后驾驶等,更容易被认定为犯罪。审理
拘役刑期不可抵用缓刑期限的问题。根据刑法规定,拘役是刑事处罚措施而非强制措施,其刑期不能用于抵押缓刑期限。文章还介绍了拘役刑期的计算和折抵方式,以及缓刑撤销的情形和处理方式。另外,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社区矫正,而在执行期间享有特定待遇。对于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