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减刑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减刑的适用对象仅受到刑罚种类的限制,而不受刑期长短和犯罪性质的限制。只要是被判处上述四种刑罚之一的犯罪分子,无论其犯罪行为的性质如何,只要具备法定的减刑条件,都有资格获得减刑。
减刑的实质条件是指受刑人在刑罚执行过程中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这体现了刑法设立减刑制度的目的,即通过肯定受刑人已有的改造成绩,激励其继续努力改造,逐步减少甚至消除犯罪人的危险性,使其不再对社会构成威胁。受刑人在刑罚执行期间是否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是评判其人身危险性是否减少的重要标志。因此,我国刑法将悔改或立功表现作为减刑的实质条件。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减刑可分为可以减刑和应当减刑两种情况,下面分别介绍:
相对减刑的实质条件是指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立功表现。因此,相对减刑有两种实质条件:一是悔改表现,即受刑人通过改造认识到自己以前的犯罪行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并对此感到愧疚,总想将功补过;二是立功表现,即受刑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保护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舍生忘死。悔改和立功通常是相通的,但并不要求同时具备,具备其中之一就可以减刑。
绝对减刑的实质条件是指在刑罚执行期间,受刑人具有重大立功表现。根据刑法第78条的规定,重大立功表现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减刑必须有一定的限度,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贪污受贿犯罪中的死刑缓刑是否可以减刑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贪污受贿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的,判处死缓后可减为无期徒刑,但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涉及公共财物,主要特征是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刑法修正案(八)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和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进行了修改
刑法修正案(八)中关于无期徒刑减刑期限、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以及假释条件的修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延长至不少于十三年;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也有明确规定,如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刑罚期限不能少于二十五年;假释条件相应修改,
	
	   无期徒刑的减刑条件和限度。根据《刑法》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如能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并表现出悔改或立功等行为,可获得减刑。重大立功表现包括阻止他人犯罪、检举犯罪、发明创造、舍己救人和对抗自然灾害等。减刑后,实际执行刑期有限制,如无期徒刑减
	
	   盗墓罪的减刑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罪犯在服刑期间如能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表现出悔罪态度或立功,可获得减刑机会。犯盗掘罪且具备重大立功表现者,应当减刑。但犯罪情节严重,如盗掘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