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事立法,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服刑期间可以依法减刑。然而,如果原审人民法院发现原判决存在错误,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给予改判。
在改判后,对已执行的刑期应在改判后的刑期中予以折抵。改判的判决书应当送达罪犯所在的劳改执行机关和作出原减刑裁定的人民法院。
作出原减刑裁定的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原减刑裁定。随后,有关的劳改机关和人民法院应根据刑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重新考虑是否减刑,并办理有关手续。
我国刑事立法中详细规定了假释撤销制度,但对于减刑撤销问题,立法中却未详细说明。这导致司法机关在处理减刑撤销问题时存在困惑。不同司法机关对该问题的认识和处理方式各异,甚至出现混乱,直接损害了又犯罪人的切身利益,产生了普遍的社会影响。
因此,关于又犯罪案件中的减刑撤销问题亟需消除分歧、统一认识。不同司法机关应加强沟通协调,形成统一的理解和处理准则。
在我国,减刑是通过人民法院的减刑裁定实施的。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减刑的撤销并不等同于减刑裁定的撤销。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减刑的撤销可以分为撤销减刑裁定和减刑事实上归于失效两种情形。
无期徒刑的执行和改造过程。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需在监狱等机构执行刑罚,并参加劳动、接受教育改造。符合一定条件的犯罪分子可获得减刑或假释,但累犯和因暴力犯罪被判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适用这一规定。
徐某某起诉xx公司商品房委托代理销售合同纠纷一案的二审判决书内容。徐某某认为王某与xx公司购房合同无效,主张撤销原判并许可执行涉案房产。但根据现有证据,王某已支付全部购房款并长期居住,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徐某某的诉求被驳回。同时,本文还涉及购房款支付问
上诉人因参与公司组织的九华山祭拜活动而受伤,但被认为不属于工伤认定的具体行政行为,上诉人请求撤销原判并重新作出工伤认定的案件。上诉人认为前往九华山祭拜是听从领导指示和安排的公司行为,属于因工外出,应认定为工伤。提供的证据包括证人证言、工伤调查笔录、公
监狱减刑和假释的提请程序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目前程序缺少权力制衡,不符合公诉权启动审判权的理论。建议重构减刑假释程序,由检察机关统一行使减刑假释的提请权,将审理方式改为个案审理和公开开庭审理,并赋予罪犯相应的权利。法院裁定应送达检察院并接受其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