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运用 > 假释 > 假释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假释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时间:2024-03-12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2848
说到假释,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陌生的,因为这是刑事案件中的一项具体制度,而且只针对正在服刑的罪犯。罪犯如果想要获得假释机会,还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可是法律上是怎么规定假释的呢,假释的流程又是怎样走的?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你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假释的基本程序

根据《刑法》第82条的规定,假释依照减刑程序进行。

特殊情况下的假释案件处理

根据《刑法》第81条第1款规定,对于因犯罪分子具有特殊情况而不受执行刑期限制的假释案件,应按照以下情形进行处理:

  1. 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假释裁定后,应立即报请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如果高级人民法院同意假释,应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如果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假释,应撤销中级人民法院的假释裁定。

  2. 高级人民法院作出假释裁定后,应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因犯罪分子具有特殊情况,不受执行刑期限制的假释案件时,应提交报请核准假释案件的报告、罪犯具有特殊情况的报告、假释裁定各15份以及全案卷宗。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该类假释案件后,将作出核准裁定书;如果不予核准,则应撤销原裁定,并作出不准假释的裁定书。

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案件的假释处理

根据《刑法》第63条第2款规定,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案件的假释,应根据以下情形进行处理:

  1. 被告人不提出上诉,且人民检察院不提出抗诉的案件,在上诉、抗诉期满后三日内报请上一级人民法院复核。上一级人民法院同意原判的,应逐级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上一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原判的,应裁定发回重新审判或者改变管辖,按照第一审程序重新审理。如果原判是基层人民法院作出的,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中级人民法院按照第一审程序重新审理。

  2. 被告人提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应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如果上诉或者抗诉无理,应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并按照本条第1项规定的程序逐级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如果上诉或者抗诉有理,应依法改判。改判后仍判决在法定刑以下处以刑罚的,按照本条第1项规定的程序逐级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案件时,应提交结案报告、判决书各十五份,以及全案诉讼卷宗和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复核该类案件后,将作出核准裁定书;如果不予核准,则应撤销原判决和裁定,并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或者指定其他下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假释的概念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假释制度的定义和条件

    假释制度的相关内容。假释是一种刑罚执行制度,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假释必须附加条件,且累犯和因暴力犯罪被判刑的犯罪分子不得享受假释。适用假释的刑期条件和实质条件包括执行一定时间的刑罚、表现悔改态度等。假释考验期限根据刑期不同而有所

  • 行贿数额大小判刑

    不同数额的贪污或受贿行为的判刑标准。根据刑法规定,贪污或受贿数额在2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在30万以上和更多的都属于犯罪金额较大情形。刑期视金额大小而定,并可能伴随罚金或没收财产。特别严重的犯罪可被判处死刑或死刑缓期执行,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 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建立该制度有助于国家掌握犯罪信息,制定和调整刑事政策,维护社会秩序,并保障犯罪人员的合法权益。我国在这方面已有所进展,但仍需按照基本要求逐步推进,包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框架内工

  • 无期徒刑的假释条件和限制

    无期徒刑假释的相关条件和限制。法律依据上,犯罪分子需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的刑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并表现悔改态度等才能申请假释,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不受执行刑期限制。假释条件包括实际执行时间、监规遵守情况、悔改态度和是否再犯罪等。累犯及严重暴力犯罪不

  • 重构减刑、假释的提请程序
  • 社区矫正对象失去联系的处理方式及其法律依据
  • 社区矫正适用对象的范围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