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需要执行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以上才有可能获得假释。而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来说,需要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才有可能获得假释。
为了使假释制度具备必要的灵活性,《刑法》第八十一条规定,在特殊情况下,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特殊情况包括以下情形: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如果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那么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并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假释的撤销事由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
需要注意的是,获得假释需要执行原判刑罚的二分之一以上,但在司法实践中,很多人获得假释是因为他们具备专门技能,有关单位急需他们的服务。在申请假释时,相关部门和家属需要准备好相关证明材料,并经最高法院核准。
监狱机关执行国家刑罚的程序和职责,包括收监、减刑、假释等方面的内容。监狱负责监管和改造罪犯,对交付执行的罪犯进行身体检查,并严格检查其人身和携带物品。罪犯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可以减刑,符合法律条件可以申请假释。整个刑罚执行过程遵循严格的程序,以确保公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第六条 人民法院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可以采取开庭审理或者书面审理的方式。但下列减刑、假释案件,应当开庭审理。(一)因罪犯有重大立功表现报请减刑的;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
根据《刑法》第82条的规定,假释依照减刑程序进行。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因犯罪分子具有特殊情况,不受执行刑期限制的假释案件,应当报送报请核准假释案件的报告、罪犯具有特殊情况的报告、假释裁定各15份以及全案卷宗。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为了使假释制度的运用有必要的灵活性,《刑法》第八十一条同时规定: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