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的情况下,以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年以上的情况下,如果他们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并表现出确实悔改且不再危害社会,那么他们可以获得假释。然而,对于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是不得假释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的规定,刑法第八十一条第一款所述的特殊情况是指国家政治、国防、外交等方面存在特殊需求的情况。根据该规定第十二条的规定,对于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中的一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也是不得假释的。
1、假释是指使犯罪分子提前回到社会的一种方式,因此,必须附加一定的条件:
(1)适用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然而,对于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是不得假释的。
(2)适用假释的刑期条件是,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而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实际执行十年以上,才可以适用假释。然而,如果存在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这里的特殊情况是指国家政治、国防、外交、民族、宗教等方面存在特殊需求的情况。
(3)适用假释的实质条件是,在刑罚执行期间,犯罪分子必须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并表现出确实悔改且不再危害社会。
2、假释的程序与减刑相同,同时,刑法也明确规定,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进行假释。
3、假释的考验期限是,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未执行完的刑期,而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10年。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假释犯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并服从监督。
(2)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时,必须经监督机关批准。
无期徒刑的执行和改造过程。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需在监狱等机构执行刑罚,并参加劳动、接受教育改造。符合一定条件的犯罪分子可获得减刑或假释,但累犯和因暴力犯罪被判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适用这一规定。
附加刑对减刑的影响,以及监狱在执行减刑、假释过程中的流程和细节。监狱在考虑对罪犯进行减刑或假释时,必须遵守一系列程序,包括分监区警察会议、监区长办公会审核、刑罚执行部门审查、减刑假释评审委员会评审等。最终,监狱长办公会审议决定减刑假释的建议,并由法院
哪些人不具备担任辩护人的资格,包括正在被执行刑罚或处于缓刑、假释考验期间的人,被依法剥夺或限制人身自由的人,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等。此外,人民法院等相关机构的现职人员、人民陪审员、与案件审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外国人或无国籍人也不得担任辩护人
刑法修正案(八)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和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进行了修改
刑法修正案(八)中关于无期徒刑减刑期限、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以及假释条件的修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延长至不少于十三年;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也有明确规定,如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刑罚期限不能少于二十五年;假释条件相应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