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罪犯(包括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的情况),需经过以下程序:
1. 罪犯所在监区(分监区)进行集体研究,提出意见,并在罪犯中进行公示。
2. 经监狱主管部门审核后,监狱长批准并提出书面建议。
3. 监狱将书面建议提交当地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是否假释。
对于判处无期徒刑罪犯,需经过以下程序:
1. 罪犯所在监狱提出书面建议。
2. 提交省(区、市)监狱管理局审核后,进一步报请高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是否假释。
1. 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未执行完毕的刑期。
2. 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十年。
根据法律规定,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假释的结果应当在罪犯中公开。
根据刑法第82条的规定,假释的程序遵循减刑程序。
此外,根据刑法第81条第1款的规定,针对因犯罪分子具有特殊情况而不受执行刑期限制的假释案件,需要按照以下情形进行处理:
1. 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假释裁定后,应立即报请高级人民法院复核。高级人民法院同意假释的,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假释的,应当裁定撤销中级人民法院的假释裁定。
2. 高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假释裁定后,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对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因犯罪分子具有特殊情况而不受执行刑期限制的假释案件,应当提交报请核准的报告、罪犯具有特殊情况的报告、假释裁定各15份以及全案卷宗。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将作出核准裁定书;不予核准的,将作出撤销原裁定、不准假释的裁定书。
免予起诉的概念、决定及条件。免予起诉适用于公诉案件,由检察院依法自主决定。免予起诉的条件包括犯罪行为构成犯罪并应负刑事责任,以及被告人具有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可免除刑罚的情节。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免予起诉决定的具体内容和流程,包括制作免予起诉决定书并公开宣
附加刑对减刑的影响,以及监狱在执行减刑、假释过程中的流程和细节。监狱在考虑对罪犯进行减刑或假释时,必须遵守一系列程序,包括分监区警察会议、监区长办公会审核、刑罚执行部门审查、减刑假释评审委员会评审等。最终,监狱长办公会审议决定减刑假释的建议,并由法院
哪些罪犯不适用缓刑和死缓能否减为有期徒刑的问题。对于未成年、老年和身体有残疾的罪犯,符合一定条件可以适用假释。死缓减为有期徒刑后,符合条件的罪犯也可以假释。但假释的罪犯一般不得减刑,假释考验期也不能缩短。同时,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方可考虑假释。
爷爷的犯罪记录对孙子报考公务员或申请入党的影响。文中指出,如果孙子没有加入这些政治背景相关的活动,爷爷的犯罪记录对其生活和工作影响不大。但报考公务员和申请入党时,政审环节会审查家庭背景,爷爷的犯罪记录可能导致孙子政审不通过。文章还介绍了直系血亲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