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罪犯(包括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的情况),需经过以下程序:
1. 罪犯所在监区(分监区)进行集体研究,提出意见,并在罪犯中进行公示。
2. 经监狱主管部门审核后,监狱长批准并提出书面建议。
3. 监狱将书面建议提交当地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是否假释。
对于判处无期徒刑罪犯,需经过以下程序:
1. 罪犯所在监狱提出书面建议。
2. 提交省(区、市)监狱管理局审核后,进一步报请高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是否假释。
1. 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未执行完毕的刑期。
2. 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十年。
根据法律规定,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假释的结果应当在罪犯中公开。
根据刑法第82条的规定,假释的程序遵循减刑程序。
此外,根据刑法第81条第1款的规定,针对因犯罪分子具有特殊情况而不受执行刑期限制的假释案件,需要按照以下情形进行处理:
1. 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假释裁定后,应立即报请高级人民法院复核。高级人民法院同意假释的,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假释的,应当裁定撤销中级人民法院的假释裁定。
2. 高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假释裁定后,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对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因犯罪分子具有特殊情况而不受执行刑期限制的假释案件,应当提交报请核准的报告、罪犯具有特殊情况的报告、假释裁定各15份以及全案卷宗。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将作出核准裁定书;不予核准的,将作出撤销原裁定、不准假释的裁定书。
犯罪嫌疑人送检前是否一定会被捕的问题。案件移送检察院并不表示犯罪嫌疑人必定被逮捕,逮捕与审查起诉无必然联系。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将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若有逮捕需求,需提交逮捕申请并经过检察院审批。检察院审查逮捕时,可讯问犯罪嫌疑人及询问证人,辩护
监狱机关执行国家刑罚的程序和职责,包括收监、减刑、假释等方面的内容。监狱负责监管和改造罪犯,对交付执行的罪犯进行身体检查,并严格检查其人身和携带物品。罪犯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可以减刑,符合法律条件可以申请假释。整个刑罚执行过程遵循严格的程序,以确保公正
开庭后判决书未下是否可办理取保候审的问题。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公安机关的相关规定,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如可能判处较轻刑罚、不会对社会造成危险、患有严重疾病等,可以进行取保候审。同时,也明确了不得取保候审的情形。申请取保候审的程序和申请主体也有明
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取保候审申请主体资格的规定。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申请取保候审,法定代理人包括父母、养父母、监护人等,近亲属包括亲属关系较近的亲属。同时,被羁押的被告人的律师也有权申请取保候审,但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不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