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只有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才可以适用假释。假释是有条件地提前释放犯罪分子的一种方式,同时国家并不排除对其继续执行尚未执行的刑罚的可能性。因此,被判处其他刑罚的犯罪分子不适用假释。
犯罪分子必须认真遵守监视,并接受教育改造。此外,他们必须确有悔改的表现,且假释后不会再对社会造成危害。这些是适用假释的实质条件或关键条件。
1. 认罪服法;2. 遵守罪犯改造行为规范和监狱纪律;3. 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技术学习;4. 积极参加劳动,爱护公物,完成劳动任务。
不致再危害社会是指罪犯在劳动改造期间一直表现良好,确有悔改表现,不会再重新犯罪的情况,或者是老弱病残并丧失作案能力的情况。
此外,根据有关司法解释,适用假释的实质条件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为了贯彻对未成年犯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对未成年犯的假释标准可以比照成年犯依法适度放宽。
对于罪行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罪犯以及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主犯、惯犯的假释,主要根据他们的改造表现,并且也要考虑原判的情况,应当特别慎重,严格掌握。
假释只适用于已经执行一部分刑罚的犯罪分子。根据我国刑法第81条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执行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实际执行十年以上,才可以适用假释。对于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罪犯,仍然需要按照原判无期徒刑实际执行10年以上才能适用假释。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适用假释,其执行原判刑期的一半以上的起始时间,应从羁押之日起计算。
为了使假释制度的运用更加灵活,我国刑法第81条同时规定: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特殊情况应包括以下情形:
对于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人,不得适用假释。
总结起来,不管对罪犯所判处的是什么刑种与刑期,都不得适用假释。对于实施了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并且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人,也不得适用假释。即使对于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暴力性犯罪人,即使减刑后其刑期低于10年有期徒刑,也不得适用假释。
此外,法律对适用假释规定了严格的司法程序。根据刑法第82条规定,对于犯罪人假释的,执行机关必须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符合假释条件的,应当裁定予以假释。
终身监禁的减刑假释问题,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被判处终身监禁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后被减为无期徒刑的裁定中,不得再进行减刑或假释。文章还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终身监禁,包括绝对终身监禁、裁量终身监禁和无假释终身监禁,并阐述了终身监禁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有期徒刑数罪并罚的假释条件,包括刑期限制、悔改表现、再犯罪风险以及特殊情况等。同时,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刑事立法对数罪并罚的规定,包括综合数罪、酌情定刑的吸收原则、限制加重原则和合并原则等。
终身监禁的定义、特点、适用条件及执行规定。终身监禁适用于贪污、受贿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不得减刑或假释。对于犯贪污罪的犯罪分子,根据情节轻重有不同的处罚措施,如如实供述罪行、真诚悔罪等可以从轻处罚。在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后将刑期减为无期徒刑并
贩毒罪的假释条件及程序。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能适用假释,但不适用于其他刑罚的犯罪分子。假释的实质条件是犯罪分子需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会再危害社会。特殊情况下,假释可不受执行刑期的限制,例如罪犯有重大发明创造、失去活动能力或有专门技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