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累犯不得假释。
从起诉意见书、起诉书和判决书的表述来看,如果一个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刑满释放后五年内再次犯故意犯罪,并且之前的罪行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那么就被认定为累犯。这样的认定在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错误之处。然而,仔细分析,起诉意见书和起诉书认定累犯只是一种审查性的量刑意见,不能说是错误的。但是,判决书在认定累犯上的表述可能存在程序不合法和量刑不适当的嫌疑。
审判机关有特定的定罪量刑权,在没有对被告人犯下的后罪进行量刑的前提下就认定被告人构成累犯,这样的判决在程序上是不合法的,也容易导致对轻罪的过度判刑。
我国新《刑法》的第65条和第66条分别对一般累犯和特殊累犯进行了规定,相比以前对累犯制度的规定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我国目前的累犯制度仍然存在不足,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完善。
我国现行的《刑法》第一编第四章第二节对累犯制度进行了规定。该节共有两条规定,分别是一般累犯和特殊累犯。根据各国刑事立法实践,累犯制度可以概括为三种:一般累犯制度、特殊累犯制度和混合累犯制度。修订后的我国《刑法》采用的是混合累犯制度,即在刑法中既规定了一般累犯制度,又规定了特殊累犯制度,并对一般累犯制度和特殊累犯制度的构成条件和处罚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无期徒刑的起算时间、刑期计算规定及其相关特点与争议。无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宣判之日起计算,羁押的日期不折抵刑期。不同国家对于无期徒刑的存废存在争议。在中国刑法中,无期徒刑可减为有期徒刑,甚至可假释。无期徒刑与不定期刑是不同的概念,中国刑法未采用不定期刑
终身监禁的减刑假释问题,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被判处终身监禁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后被减为无期徒刑的裁定中,不得再进行减刑或假释。文章还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终身监禁,包括绝对终身监禁、裁量终身监禁和无假释终身监禁,并阐述了终身监禁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监狱机关执行国家刑罚的程序和职责,包括收监、减刑、假释等方面的内容。监狱负责监管和改造罪犯,对交付执行的罪犯进行身体检查,并严格检查其人身和携带物品。罪犯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可以减刑,符合法律条件可以申请假释。整个刑罚执行过程遵循严格的程序,以确保公正
有期徒刑数罪并罚的假释条件,包括刑期限制、悔改表现、再犯罪风险以及特殊情况等。同时,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刑事立法对数罪并罚的规定,包括综合数罪、酌情定刑的吸收原则、限制加重原则和合并原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