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存在案件证据不足问题且已经过了追诉时效的情况下,检察机关有权作出不起诉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不起诉的情形包括:
追诉时效的延长和中断情形如下:
1、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受理案件,且犯罪人逃避侦查审判的情况。
要件:
2、被害人提出控告,而司法机关应立案或受案却没有立案、受案的情况。
要件:
根据《刑法》第89条第2款的规定,如果在追诉期限内再次犯罪,前罪的追诉期限将从新罪发生之日起重新计算。
例如,甲在1985年1月5日犯下盗窃罪,其追诉期限为5年。然后在1988年6月3日又犯下寻衅滋事罪,其追诉时效为10年。根据中断制度,盗窃罪的追诉时效将从寻衅滋事罪发生之日重新计算,经过5年后不再追诉。
时效中断制度的实质在于,罪犯虽然在追诉时效内享受一定的优惠,但这个优惠并不是无条件的。条件是在某罪行的追诉期内不得再犯罪,如果再犯新罪,前罪的追诉时效将从新罪发生之日起重新计算。
我国刑法关于贪污公款追诉时效的计算方法。追诉时效根据贪污罪最高可判处的法定最高刑确定,最长为二十年。不同刑期有不同的追诉期限,同时规定了特殊情况下的追诉规定,如逃避侦查或审判的行为不受追诉期限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也应立案。贪污罪的量刑标准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后家属不起诉的法律处理方式。涉及诉讼时效的影响和责任认定问题。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保险公司会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内赔偿,超出部分按过错程度承担责任。家属不起诉超过诉讼时效将无法主张赔偿,但肇事者仍需承担刑事责任。
刑事案件受理后立案的时限及相关内容。公安机关应在接到案件后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重大复杂案件可延长三十日,特别重大案件可延长六十日。立案需满足事实条件即存在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法律条件即存在需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情况。另外,还介绍了辩护人的定义、职责和
刑事诉讼时效的规定以及刑事诉讼的主要阶段。根据《刑法》的规定,不同刑罚的追诉时效不同。刑事诉讼主要包括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等五个阶段。除此之外,还存在死刑复核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两个特殊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