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占有承包的土地以及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的权利。承包人有权从集体组织获取一定数量、质量和位置的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这是承包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
(2) 使用承包的土地或其他生产资料,独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3) 收取承包土地或其他生产资料的收益,并取得依约定数额向发包人支付收益后所余收益的所有权。公民个人的承包收益可以继承。
(4) 转让承包经营权的权利。承包人可以无劳动力或转行他业而将承包的土地转让。转让承包经营权的收益应归承包人所有。
(5) 使用集体组织所有的农林设施的权利。承包人承包土地后,仍有权按照集体组织规定的制度使用灌溉设施、农机具等农林设施。
(6) 被征收土地的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有权依法获得相应补偿。
(1) 妥善使用承包的土地以及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承包人不得在承包土地上盖房、建窑、建坟,不准进行掠夺性经营。同时,承包人应根据土地的条件,合理使用土地,保存、改良土地,提高地力。
(2) 交付承包土地或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的收益。承包人应按照承包合同规定的数额向集体组织交付承包土地或其他生产资料的收益。
(3) 独立承担风险。承包人承包土地后,独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除非发生不可抗力,承包人承担的交付约定数额的承包收益的义务可以减免,其他生产经营中的风险由承包人自行承担。
(4) 接受集体组织的合法监督和干涉。如承包人连续两年弃耕抛荒,发包人有权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
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分割原则,强调严格保护离婚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家庭成员均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分割时需考虑土地的实际情况,以有利于生产、方便经营和管理为原则,同时保护承包土地的整体功能,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效益。
《婚姻法》第39条第2款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问题。离婚时分割土地承包经营权应遵循保护国家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原则,同时保障离婚妇女的权益。在具体操作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离婚妇女继续承包经营、转包给他人经营、代耕或折价补偿等方式进行分割。旨在保障生产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定义和法律处理方式。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作为抵押物,以保障农民的基本生存条件。但某些特定情况下,如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包方同意可作为抵押物。同时文章也对抵押物所涉及的相关法律和规
个人如何承包林地的过程。首先,需要产生承包工作小组并由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接着,拟定并公布承包方案,需咨询专业人士避免法律漏洞。方案需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然后公开组织实施。最后,发包方与承包方签订承包合同,若承包方为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需经过特别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