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伙诈骗的犯罪分子都被取保候审的,能否适用缓刑需要根据具体的案情来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如果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可以宣告缓刑:
犯罪情节较轻是适用缓刑的一个重要条件。
犯罪分子必须表现出悔罪的态度,即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表示悔过并有改正的决心。
犯罪分子不能具有再次犯罪的危险性,即不具备再次危害社会的可能性。
宣告缓刑不能对所居住社区造成重大不良影响。
在宣告缓刑的同时,根据犯罪情况,可以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需要注意的是,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然需要执行。
在实施诈骗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根据不同的行为表现可以确定主犯和从犯的身份:
在共谋阶段,提出犯意并起到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通常被认定为主犯,而随声附和、表示赞同的犯罪分子通常被认定为从犯。
然而,这个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在具体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并非仅仅随声附和,而是参与了实际犯罪行为的策划、指挥者,那么他也应被认定为主犯,而不是从犯。
在共谋阶段,策划、指挥犯罪活动并起到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通常被认定为主犯,而被动接受任务、服从指挥的犯罪分子通常被认定为从犯。
当多人共同实施诈骗罪时,他们的行为被认定为共同犯罪。首次参加共同犯罪或参与次数较少的犯罪分子,以及仅参与了部分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通常被认定为从犯。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其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诈骗行为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处分财产,最终导致财产损害。
诈骗罪中夫妻唯一住房是否会没收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如果房屋是合法财产,则不会被没收,但如果房屋是诈骗所得且非生活必需品,则可能会被没收。文章还讨论了被诈骗的钱能否追回的问题,指出需要综合考虑追回可能性、积极配合警方以及追缴赃款的归属等方面。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种强制措施,可以适用或者不适用。犯罪嫌疑人被批捕后,应在二个月以内判刑,最长不超过三个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
检察院逮捕后,要取保候审比较难,由检察院来批准是否取保候审,你也可以考虑委托律师申请取保候审或者做无罪、罪轻、减轻或者缓刑的辩护!《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二)可能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