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破坏经济秩序罪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正常借贷的区别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正常借贷的区别

时间:2024-05-17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4188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正常借贷的区别

1. 借入资金的去向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行为与民间借贷行为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借入资金的去向。前者借入资金用于借贷等非法营利活动,而后者仅用于生活消费等非营利活动或生产经营等合法营利活动。正是基于借入资金去向的不同,民间借贷行为才有其生存的合法性空间。

2.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取缔地下钱庄及打击高利贷行为的通知》规定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取缔地下钱庄及打击高利贷行为的通知》,民间借贷行为需要遵守以下规定:

第一,禁止吸收他人资金转手放款。

第二,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央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的4倍。

可见,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之间的民间借贷,不仅可以还本付息的方式进行,而且借贷利率可以超过金融机构的法定贷款利率,只要不用借贷资金开展信贷业务,贷款利率不超过金融机构法定贷款利率的4倍,本着私法意思自治的基本原则,均可认定有效。由此可见,民间借贷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本质区别并非是否具有还本付息的特征,而是在于是否以借贷的资金非法进行信贷活动,这才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的危害实质和立法规制的原意所在,也是实践中正确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根本保证。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案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 借款数额

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2. 借款户数

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户数在30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户数在150户以上的。

3. 经济损失

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通关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的骗取海关核销行为确定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构成条件,以及确定通关走私行为的依据。行为人通过假出口、假结转或利用虚假单证骗取海关核销,导致保税货物脱离海关监管,造成国家税款流失,情节严重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不可抗力导致的保税货物脱离监管不认定为走私犯罪。同时,文章还区分了

  • 投资电影的欺诈行为及法律应对措施

    电影投资中的欺诈行为及法律应对措施。文章介绍了确认被骗事实并保留证据的方法,同时列举了电影投资中常见的欺诈手法,包括网络小程序欺诈、股票群骗局、联合出品公司欺诈和社交软件三方骗局。文章还引用了《刑法》的相关规定,对欺诈行为进行了法律上的惩处说明。

  • 诱导投资是否构成诈骗

    诱导投资是否构成诈骗的问题。根据我国的刑法规定,利用虚假信息和数据诱导他人投资是诈骗行为,涉及诈骗罪的法律规定。诈骗罪侵犯的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要求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文章还介绍了诈骗罪的其他特征,如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等。

  • 诈骗罪与电信诈骗的区别

    诈骗罪与电信诈骗之间的区别及网络诈骗的举报方式。诈骗罪是刑法规定的罪名,而电信诈骗是诈骗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遭遇网络诈骗时,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尽可能多地留存证据,同时向举报中心提交相关材料,包括打款记录、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

  • 民间投资诈骗的追赔方式
  • 食品犯罪案件中明知的认定
  • 走私罪中的强制措施变更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