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犯罪主体有个人和单位两种,两者的区别是个人是指自然人,而单位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如果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就应当负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单位犯罪的情况下,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如果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有另外的规定,就依照规定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对于这种罪行,可以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如果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可以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如果单位犯了上述罪行,就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前述规定进行处罚。
1、单位故意犯罪的认定标准
对于单位是否属实,首先应当进行调查核实。对于经工商部门审批登记注册的公司,如果确有证据证明实际为特定个人出资、特定个人从事经营管理活动,并且主要利益归属于该特定个人,就应当按照刑法上的个人论来处理。对于单位犯罪的意志,应当把握两个特征:一是犯罪意志的整体性。如果单位中的一般工作人员未经领导认可或默许,擅自谋取本单位的非法利益,就应当作为个人犯罪进行处理;二是非法利益归属的团体性。
2、单位分支机构等能否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不能因为单位的分支机构、内设机构或部门没有可供罚金的财产,就不认定其为单位犯罪。
3、几种特殊对象能否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1)个人承包企业:个人承包企业能否成为刑法上的单位,应根据发包单位在被承包企业中是否有资产投入来判断。如果有资产投入,就可以认定其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反之,则应认定为个人犯罪。
(2)名为集体、实为个人的单位:对于这种情况,应当认定为个人犯罪。
(3)境外公司、企业或组织:境外公司、企业或组织能否认定为单位犯罪,关键在于是否有确实的证据证明其存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如果能够证明其真实、合法,就可以认定其为单位犯罪;反之,则应认定为个人犯罪。
非法集资7000万的处罚问题。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可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款。单位犯罪需对单位及直接负责人员处罚。非法集资特点包括未经批准、承诺还本付息、向不特定对象筹集资金、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立案追诉涉及发行金额、投资者人
赌博行为的认定及其与诈骗和抢劫等犯罪的区分。赌博罪与其他犯罪的区分主要在于主观上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客观上是否具有聚众赌博等行为。对于赌博罪的量刑标准,根据刑法规定,不同情况会有不同的处罚。同时,文章也详细阐述了赌博罪与诈骗罪和抢劫罪的具体区分和定罪情
非法集资的普通客户所面临的处罚。客户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将被视为非法集资罪的共同犯,根据刑法规定,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等处罚。文章还介绍了与非法集资罪相关的法律规定,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从犯的定义和处罚。
电信诈骗的追回问题和特点。电信诈骗资金难以追回,因为其特点包括无面对面接触、信息化作案、智能化手段、地域分散甚至国际化、团伙作案和赃款转移迅速。被骗资金可通过多种渠道快速转移,警方难以追踪。银行冻结账户流程复杂,且涉及多家账户,导致资金难以冻结。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