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虽然有些犯罪活动可能使用欺骗手段,也追求非法经济利益,但如果侵犯的客体不是公私财产所有权,那么就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
诈骗罪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贷款诈骗罪已在刑法第193条特别规定。
诈骗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首先,行为人必须实施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可以是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目的是使被害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无论是虚构、隐瞒过去的事实,还是当下的事实与将来的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就构成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对自己出卖的商品进行夸张,没有超出社会容忍范围的不算欺诈行为。欺诈行为的手段、方法没有限制,可以是语言欺诈或动作欺诈。如果行为人利用这种认识错误取得财产,也构成欺诈行为。
其次,欺诈行为必须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如果对方不是因欺诈行为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就不构成诈骗罪。欺诈行为的对方只要具有处分财产的权限或地位,不一定是财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
再次,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在产生错误认识后作出财产处分。财产处分可以是直接交付财产、承诺行为人取得财产或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他人放弃财物,行为人拾取该财物的,也构成诈骗罪。但是,向自动售货机中投入类似硬币的金属片,从而取得售货机内的商品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只能成立盗窃罪。
最后,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获得财产,从而损害了被害人的财产。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诈骗罪的数额较大以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为起点。诈骗未遂但情节严重的,也应定罪并处罚。
此外,诈骗罪不仅限于骗取有形财物,还包括骗取无形财物和财产性利益。例如,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其他可以用于骗取出门退税、抵扣税款的发票,也构成诈骗罪。
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
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构成条件,以及确定通关走私行为的依据。行为人通过假出口、假结转或利用虚假单证骗取海关核销,导致保税货物脱离海关监管,造成国家税款流失,情节严重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不可抗力导致的保税货物脱离监管不认定为走私犯罪。同时,文章还区分了
电影投资中的欺诈行为及法律应对措施。文章介绍了确认被骗事实并保留证据的方法,同时列举了电影投资中常见的欺诈手法,包括网络小程序欺诈、股票群骗局、联合出品公司欺诈和社交软件三方骗局。文章还引用了《刑法》的相关规定,对欺诈行为进行了法律上的惩处说明。
诱导投资是否构成诈骗的问题。根据我国的刑法规定,利用虚假信息和数据诱导他人投资是诈骗行为,涉及诈骗罪的法律规定。诈骗罪侵犯的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要求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文章还介绍了诈骗罪的其他特征,如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等。
诈骗罪与电信诈骗之间的区别及网络诈骗的举报方式。诈骗罪是刑法规定的罪名,而电信诈骗是诈骗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遭遇网络诈骗时,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尽可能多地留存证据,同时向举报中心提交相关材料,包括打款记录、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