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发包方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作为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单位。根据法律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进行发包。如果土地分属于村内不同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包权将由各个组织或村民小组行使。
承包方则是指承包土地的家庭、个人或单位等组织。
承包经营权是指承包人(个人或单位)因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或其他生产经营项目而获得的承包使用、收益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的权利。其特点如下:
承包经营权的标的是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而不是其他财产。有些集体组织会根据承包人承包土地的数量,以货币或其他形式分配给承包人部分农具、农资等生产资料,这些是承包经营权的附属权利。
承包经营权赋予承包人对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的独立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以及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权利,并排除任何组织或个人的非法干涉,包括集体组织在内。需要注意的是,承包人并不取得承包土地或其他生产资料全部收益的所有权,而是根据承包合同约定的比例将一部分收益交给发包人,剩余收益归承包人所有。因此,“承包”一词的主要意义就在于此。由于土地作为生产资料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承包人并没有对土地进行处分的权利。
承包经营权适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或其他生产经营项目中使用、收益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的土地等生产资料。这里的种植不仅包括粮食、棉花、油料等作物的种植,还包括树木、茶叶、蔬菜等。此外,承包经营权也适用于经营林业、牧业、渔业等在承包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上的生产活动。
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定部门、承包期限、承包合同的订立与权利义务以及取得方式。土地承包经营权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同用途的土地承包期限不同。承包方需按约定用途合理利用土地并承担保护义务。土地承包经营权可通过创设取得和移转取得两种方式获
农村承包经营合同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发包阶段、签订阶段和履行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文章也介绍了农用土地的用途管理制度,强调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并提出建立健全土地产权登记制度以及国家采取必要的法定形式实行土地用途管理等方法。
土地承包经营权争议的定义及相关法律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争议主要围绕归属、流转和回收等问题产生。承包方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并可自主决定流转方式。纠纷解决途径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同时,文章也区分了土地承包纠纷与土地权属争议,前者主要为民事纠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关于土地承包后的转包权利。承包人有权通过转包、出租、互换和转让等方式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他人,但需遵循法律规定。转包不需发包方许可,但合同需备案;出租需向发包方备案;互换涉及修改原有土地承包合同;转让须经发包方同意,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