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审理本案时,主要关注两个焦点问题:1、梁某与王老伯在1997年8月1日签订的土地转包合同是否合法;2、被告是否侵犯了原告的承包经营权。
针对以上问题,法院认为:梁某与王老伯签订的转包合同并不需要村委会的同意,且未经发包方备案,并不会导致合同无效;被告确实侵犯了原告的权益。
转包是指承包户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在一定期限内转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其他农户,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而转包人与接包人之间形成新的承包关系。
根据《土地承包法》第39条的规定,承包方可以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在一定期限内转包或出租给第三方,而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承包关系保持不变。另外,《土地承包法》第47条规定,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承包权。根据《解释》第14条的规定,如果承包方按照法律的规定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其他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而发包方只以未备案为由请求合同无效,法院不会支持这样的请求。
根据本案情况,梁某与王老伯签订的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合同,而不是转让合同。因此,梁某与王老伯签订的转包合同未经村委会同意且未备案,并不会导致合同无效。
根据《合同法》第20条的规定,如果发包方与同一块土地签订了两个以上的承包合同,并且承包方都声称获得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根据以下情形分别处理:1)已经依法登记的承包方将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2)如果都没有依法登记,那么生效在先的合同的承包方将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3)如果根据前两项规定无法确定,那么已经合法占有使用承包地的一方将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但是争议发生后,一方强行先占承包地的行为和事实不能作为确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依据。
显然,在本案中,被告王老伯存在一地数包的行为。1997年8月1日,王老伯与梁某签订了第一份土地转包合同;2006年3月1日,王老伯又与孙某签订了第二份土地转包合同。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应当认定争议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属于梁某。
机动地的定义、作用以及管理问题。机动地是土地承包过程中为解决人地矛盾和减少承包地调整次数而保留的土地形式,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或招标承包经营。但机动地管理存在混乱,存在的问题包括机动地预留面积过大、发包不公平等。根本原因是人们对机动地的本质作用缺乏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定义、主体、法律保护、特征以及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公民或集体对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的土地进行承包经营的权利,受法律的保护。其特征在于其客体是特定的土地或自然资源,承包期限由合同约定,且其性质是一种与债权不同的新型物权。
关于办理土地使用证的法律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国有土地的使用权确认需要经过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的登记造册和核发证书。同时,林地、草原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以及水面、滩涂的养殖使用权也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土地权属和用途的改变需要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
法人不变更是否可以转让经营权要看具体情况定。比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在法人不变更的情况下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其他方式流转。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保护土地经营权人的合法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