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付抚养费并不构成遗弃罪。不支付抚养费属于民事案件,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承担对孩子的抚养义务。
拒绝支付抚养费和遗弃罪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以下四种情况可以说明这一点:
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且情节恶劣的行为。
遗弃罪的犯罪对象是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所谓“没有独立生活能力”,指的是没有劳动能力或失去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需要他人供养,或虽有经济收入但无法自理生活需要他人照顾等情况。
遗弃罪的犯罪主体是具有扶养义务的人。所规定的“负有扶养义务”,指的是行为人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在经济、生活等方面提供供养、照顾、帮助,以维护其正常生活的义务。
扶养关系主要包括夫妻间相互扶养的义务、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扶助义务、养父母与养子女、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相互扶养的义务、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父母已故的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的抚养义务、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父母已故或无力扶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赡养义务、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父母已故或父母无力扶养的未成年弟妹的抚养义务等。
遗弃罪的犯罪主体必须是具有扶养义务的人,对于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不负有扶养义务,就不存在拒绝扶养的问题,也就不能构成遗弃罪。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具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
由于行为人不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导致被扶养人无法获得经济上的保障或生活上的必要照顾和帮助,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和损害。根据法律规定,遗弃行为必须具有恶劣的情节才能构成犯罪,这是划分遗弃罪与非罪的重要界限之一。所谓“恶劣的情节”主要指由于遗弃行为导致被害人受重伤、死亡等严重后果的情况,或者遗弃行为屡教不改,或者遗弃手段、情节特别恶劣等。根据法律规定,犯遗弃罪的行为人将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我国刑法中关于绑架后杀害被绑架者的法律定性。绑架并杀害被绑架者构成绑架罪,且属于犯罪情节特别恶劣的情形,犯罪分子将被判处死刑。文章还介绍了绑架罪与非法拘禁逼取债务的区别,包括侵犯的客体、犯罪目的和侵害对象等方面的不同。
非法拘禁罪致人轻伤的定罪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非法拘禁并造成受害人轻伤,需进行民事赔偿并受到相应刑事处罚。文章还详述了不同情形下非法拘禁的处罚标准,如涉及重伤或死亡等情况。此外,文章提及了非法拘禁的立案程序及立案标准,如持续时间、
故意伤害罪追诉时效的相关规定。依据刑法,追诉标准按法定最高刑确定,不同刑罚有不同追诉期限。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五年;更高刑期则对应更长的追诉期限。追诉期限可因案件立案后被告逃避侦查或审判、被害人提出控告而未立案等情况而延长。
将孤儿送到福利院是否构成遗弃罪的问题。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只有负有扶养义务的情况下拒绝扶养才可能构成遗弃罪。文章还讨论了遗弃罪的犯罪未遂认定问题,包括如何判断着手实施犯罪行为以及如何区分犯罪未得逞与犯罪中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