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对于因婚恋引起的犯罪行为是否可以从宽处罚并未做出具体规定。然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于因恋爱、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犯罪,可以酌情从宽处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第22条,对于因恋爱、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犯罪,如果犯罪动机不属于恶劣,或者是因劳动纠纷、管理失当等原因引发的犯罪,或者是基于义愤引发的或具有防卫因素的突发性犯罪,应该酌情从宽处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第23条,被告人在案发后积极进行赔偿,并且认罪、悔罪的情况下,可以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予以考虑。对于因婚姻家庭等民间纠纷激化引发的犯罪,如果被害人及其家属对被告人表示谅解的,应当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予以考虑。如果犯罪情节较轻微,并且取得被害人谅解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甚至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自首认定中的自首认定要素和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认定,以及提起自诉的条件。自首认定可从投案的时间、自动性、投案对象和投出对象来把握;如实供述则关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认识及未供述真实身份的情况。提起自诉需满足适格自诉人、明确的被告人和具体的诉讼请求,以及属于
过失犯罪的既遂情形。过失犯罪指因疏忽大意或轻信能够避免预见到的危害结果而实施的犯罪。只要犯罪嫌疑人的过失行为导致犯罪结果发生,即可认定为过失犯罪既遂。对于未遂犯,法律可参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构成要件及其立案标准,以及刑事司法实践中的争议和程序上的分歧。构成要件包括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并通过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等方式掩饰、隐瞒。根据刑法修订内容,处罚力度加重,主观范围缩小。实践中存在关于
集团犯罪诈骗数额的认定标准。依据相关司法解释和法律规定,诈骗数额达到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达到相应数额标准的同时,具有多种特定情形的将酌情从重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