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村民住宅用地审批】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
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解读】
宅基地,是指建了房屋、建过房屋或者决定用于建造房屋的土地,包括建了房屋的土地、建过房屋但已无上盖物,不能居住的土地以及准备建房用的规划地三种类型。宅基地使用权,是指经依法审批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配给其成员,用于建造住宅及从事一般生产劳动的,没有使用期限限制的集体土地使用权。
【应用】
1、什么是“一户一宅”制度?
农村建房实行“一户一宅”制,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各省结合实际分别规定的标准,且应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对“一户多宅”和空置住宅,占地农民应将多余宅基地予以腾退。凡新建住宅后应退出旧宅基地的,要采取签订合同等措施,确保按期拆除旧房,交出旧宅基地。农村村民建住宅只能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集体土地,因此,农村居民只能在户口所在村(村民组)内申请宅基地,不能到其他乡村(或村民组)内申请宅基地,农村村民在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建住宅的,应当申请使用国有土地;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实行一户一宅法律制度原因仍然是基于我国地少人多,耕地资源稀缺的国情,因此,要尽量减少建房占用耕地、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2、集体经济组织能否将权利人已取得的宅基地无偿收回?
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具有无偿性。权利人取得宅基地使用权后,应积极予以利用。对于权利人宅基地使用权后长期闲置不用的,如申请取得宅基地使用权后,满两年未建设房屋的或房屋坍塌、拆除两年以上未恢复使用的,应视为其对权利的放弃。为有效利用土地,使用权应由集体经济组织无偿收回。对于收回的宅基地,如已经办理过确权登记,应当由集体经济组织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注销其土地登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关于宅基地的规定。其中,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面积不能超过规定的标准。宅基地的买卖需遵循法律,出卖或出租后不得再申请。征收土地时,应给予农民公平合理的补偿,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费等,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农用地
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定部门、承包期限、承包合同的订立与权利义务以及取得方式。土地承包经营权由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同用途的土地承包期限不同。承包方需按约定用途合理利用土地并承担保护义务。土地承包经营权可通过创设取得和移转取得两种方式获
农村承包经营合同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发包阶段、签订阶段和履行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文章也介绍了农用土地的用途管理制度,强调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并提出建立健全土地产权登记制度以及国家采取必要的法定形式实行土地用途管理等方法。
土地承包经营权争议的定义及相关法律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争议主要围绕归属、流转和回收等问题产生。承包方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并可自主决定流转方式。纠纷解决途径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同时,文章也区分了土地承包纠纷与土地权属争议,前者主要为民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