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合同的订立程序主要内容
时间:2024-10-11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
一、土地承包合同的定义和主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土地承包合同是指发包人(村委会)与承包人(农户)之间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土地承包合同的法律特征包括:
- 合同的主体是法定的。发包方是与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范围相一致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如村委会或者村民小组。承包方是该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
- 合同的内容受到法律规定的约束。有些内容不允许当事人自由约定,如对于耕地的承包期,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为30年;再如对于承包地的收回等,法律都有明确规定。这些内容都不允许由当事人自由约定。
- 土地承包合同是双务合同。发包方应当尊重承包方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为承包方提供生产、技术、信息服务,有权对承包方进行监督。承包方对其承包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流转的权利,应当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等。
- 合同属于要式合同。双方当事人签名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二、土地承包合同的订立程序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19条的规定,订立承包合同的法定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 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承包工作小组。
- 承包工作小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拟订并公布承包方案。
- 依法召集村民召开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承包方案。
- 公开组织实施承包方案。
- 签订承包合同。
三、承包合同的内容
承包合同应包括以下条款:
- 发包方承包方的名称、发包责任人和承包方代表的姓名、住所。
- 承包土地的名称、坐落、面积、质量等级。
- 承包期限和起止日期。
- 承包土地的用途。
- 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义务。
- 违约责任。承包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承包方自承包合同生效时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机动地的定义和作用
机动地的定义、作用以及管理问题。机动地是土地承包过程中为解决人地矛盾和减少承包地调整次数而保留的土地形式,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或招标承包经营。但机动地管理存在混乱,存在的问题包括机动地预留面积过大、发包不公平等。根本原因是人们对机动地的本质作用缺乏
-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定义和主体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定义、主体、法律保护、特征以及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公民或集体对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的土地进行承包经营的权利,受法律的保护。其特征在于其客体是特定的土地或自然资源,承包期限由合同约定,且其性质是一种与债权不同的新型物权。
-
知识产权质押的设定要求
知识产权质押的设定要求和专利权质押贷款的程序。设定知识产权质押需订立书面合同并进行公示登记。申请专利权质押贷款需提交材料,经过申请审查、推荐意见等步骤。采用反担保方式时,需提交担保合同或协议,并在收到《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通知书》后进行备案。
-
合同订立的法律意义和基本内容
合同订立的法律意义和基本内容。合同订立是当事人通过协商达成一致,建立合同关系的行为,包括动态行为和静态协议的统一。合同订立的基本内容包括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现行合同法详细规定了合同订立的程序,界定了合同订立中的一些基本界限,并明确了先合同义务和责任。
-
订立资金拆借合同的程序和要求
-
办理土地使用证的法律规定
-
海上保险合同成立包括哪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