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个人非法集资行为,根据集资数额的大小进行刑事处罚。如果个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将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如果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将被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如果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相关规定,个人进行集资诈骗,如果数额在20万元以上,将被认定为“数额巨大”。而如果数额在100万元以上,将被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对于单位进行集资诈骗的行为,同样要根据集资数额的大小进行刑事处罚。如果单位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将被认定为“数额巨大”。如果数额在250万元以上,将被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非法集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非法集资是指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的集资,包括没有批准权限的部门批准的集资,以及有审批权限的部门超越权限批准的集资。即集资者没有具备集资的主体资格。
非法集资往往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出资人还本付息。还本付息的形式除了以货币形式为主外,还包括实物形式和其他形式。
非法集资是向社会不特定的对象筹集资金,这里的“不特定的对象”指的是社会公众,而不是特定的少数人。
为了掩饰非法目的,非法集资犯罪分子通常与投资人签订合同,伪装成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骗取资金的最终目的。
非法集资常用的手段包括以下几种:
不法分子为吸引更多的群众,通常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许诺投资者以奖励、积分返利等形式给予高额回报。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非法集资者开始按时足额兑现先期投入者的本息,然后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维持运作,等到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并潜逃。
不法分子通过编造虚假项目或订立陷阱合同,一步步将群众骗入泥潭。有的以种植、养殖等名义骗取群众资金,有的以开发所谓高新技术产品为名吸收公众存款,有的编造虚假项目如植树造林、集资建房等,有的以商铺返租等方式承诺高额固定收益,吸收公众存款。
不法分子通过混淆投资理财概念,让群众在眼花缭乱的新名词前失去判断。有的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基金、网络炒汇等新名词迷惑群众,假称为新的投资工具或金融产品。有的利用专卖、代理、加盟连锁、消费增值返利、电子商务等新的经营方式为幌子,欺骗群众投资。
为了给非法集资活动披上合法外衣,不法分子通常成立公司,办理完备的工商执照、税务登记等手续,以实际经营活动掩盖其非法目的。一些公司甚至在豪华写字楼租赁办公地点,聘请名人做广告等加大宣传,以获取群众的信任。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曾是信贷员人头熟、关系多等身份优势,骗取群众的信任。
关于我国诈骗罪中,如果一次诈骗数额未达到立案标准,但多次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行为时,可将诈骗数额进行累计计算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意见,当累计数额达到刑法规定的标准时,应依法定罪处罚。此外,文章还详细列举了从重处罚的情形以及诈骗数额接近标准时的认定方法。
关于诈骗罪的数额认定标准和犯罪行为地的认定问题。根据法律规定,诈骗数额达到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才属于“数额较大”,因此400元不构成诈骗罪。同时,诈骗行为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关于犯罪地的认定,包括犯罪的预备地、实行地和结果地,通常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并因此发生重大事故,导致严重后果如人员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重大损失,将受到刑法处罚。具体刑罚根据肇事后的行为如逃逸、事故责任等有所不同。此外,解释还规定了特定情况下交通肇事罪的定罪处罚情形,
诈骗款的追缴问题。首先提及追缴赃款的法律依据,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追缴赃款赃物及其收益,以保护被害人权益。其次,被害人的损失认定及发还赔偿也涉及相关法律条文。最后,对于财产的保全措施进行了解释,强调查封、扣押效力及被执行人违规处置财产的后果。摘要介绍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