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法则 > 翻供到底是什么意思

翻供到底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6-25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6296
在我国的司法诉讼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证言证词是非常重要的判罪依据,所以在录口供的时候审查员要认真对待,但是也有翻供的情况存在,那么翻供是什么意思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翻供的法律含义

翻供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推翻或改变其原有的认罪供述的行为。翻供可以分为否认型翻供和辩解型翻供两种形式。否认型翻供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完全或部分地推翻原有的犯罪供述;而辩解型翻供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虽然不否认事实,但提出新的辩解,这些辩解事实上导致了原有供述的改变。翻供本质上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对其原有的有罪供述的自我否定。通俗地说,翻供就是推翻原来的供词。

常见的翻供形式

1. 对前一次供述的翻供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前一诉讼阶段作了供述,但在后一诉讼阶段进行翻供。翻供的动机通常是因为对前一阶段的事实认定和法律定性不满,希望得到更有利的事实认定和法律结果。这种形式是最常见的心理动因。例如,在侦查阶段作了供述,但在起诉阶段因对起诉书指控的事实和定性不满而进行翻供;或者在侦查阶段、起诉阶段、一审阶段都作了供述,但在接到一审判决后开始翻供等。

2. 对前一次供述的部分翻供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只推翻原有供述的部分事实。需要注意区分翻供的内容是关于案件一般事实还是关键事实。一般来说,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想要调整原有供述中记忆错误的部分内容,通常只会推翻一些细枝末节的事实;相反,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推翻明显不应该有记忆错误的关键事实,那么他们往往会推翻更重要的内容。

3. 彻底翻供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推翻前一次供述的全部内容,称为“彻底翻供”。在彻底翻供中,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重新提供了与原有供述完全无关或完全相悖的案件事实。总体上,彻底翻供导致了对原有供述中反映的案件事实的彻底否定。这种翻供的心理动机非常复杂,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出于侥幸心理。

翻供的认定

1. 审查翻供的心理因素

对于翻供行为,我们首先需要分析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为何要翻供以及他们翻供的目的是什么。从翻供案件的综合观察来看,翻供行为通常涉及以下三种心理因素。

首先,是侥幸心理。一些被告人在审判压力下,或者认为自己的犯罪行为已被审讯人员掌握,为了寻求宽大处理而作出有罪供述。然而,由于一些审讯人员缺乏审讯技巧,被告人发现自己的犯罪证据尚未被审讯人员掌握,于是进行翻供以逃避惩罚。

其次,是后悔心理。一些被告人由于不了解法律对量刑的规定,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当他们了解到自己供述的受贿数额只相差很小的数字就能得到降低刑罚的处理时,便会进行翻供。

2. 审查先有供述还是先有证据材料

审查先有供述还是先有证据材料是判断证据可靠性的一种方法。如果先有证据后有供述,被告人可能是在被逼迫或被诱导下作出供述,因为他们没有真实的犯罪经历,对犯罪过程的描述只能依靠审讯人员的提示。如果审讯人员未掌握某些情况,被告人就无法提供相关供述。例如,一起盗窃案中,被害人为了引起公安机关的重视尽快破案,虚报了失窃的金项链和金戒指的事实,而被告人在供述中只承认了盗窃现金的事实,未提及其他物品。

如果审讯人员在未掌握其他证据的情况下先取得被告人的口供,然后根据口供获得其他证据,那么这种口供及其相关证据通常是比较可靠的。例如,李某杀人案中,李某供述自己杀人后将凶器抛入井底,并将血衣扔在芦苇滩上。侦查人员根据李某的供述找到了这些证据。由于这些证据相对隐蔽,侦查机关在被告人供述之前无法掌握,也无法进行诱供,因此被告人的口供相对可靠。

相关标签: 买了否认啥意思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领导受贿员工的法律责任

    关于领导受贿员工法律责任的各种情境和规定。文章详细阐述了单位受贿罪、个人受贿罪的量刑标准和处罚规定,同时讨论了国家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公司企业工作人员以及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受贿方面的法律责任。对于不同职务和身份的人员,根据其所涉及的受贿

  • 幼儿园虐童事件的法律处罚措施

    幼儿园虐童事件的法律处罚措施。幼师虐待幼儿的行为是违法的,《刑法修正案(九)》对此类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单位犯罪的责任追究和刑事处罚。同时,《治安管理处罚法》也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此外,《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明确禁止虐待未成年人。

  • 我国刑法第128条明确规定

    中国刑法第128条关于枪支管理的规定。该条款明确了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行为将受到刑事处罚,并对不同情节进行了详细划分。此外,还介绍了非法持有枪支、私藏弹药的具体情况以及非法出借枪支的刑罚和其他违反枪支管理规定的处罚。

  • 盗窃罪的刑事责任

    盗窃罪的刑事责任。文章介绍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刑法》的相关规定,说明了盗窃罪的三种构成情形:非法占有、秘密窃取和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其中,秘密窃取是区别其他侵犯财产罪的主要标志。文章还指出,多

  • 非法传教行为的刑事责任追究
  • 网上被骗报案了,警察能追回被骗金额吗?
  • 入党政审不合格的8种情况是什么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