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类别 > 放火罪与失火罪区别的关键

放火罪与失火罪区别的关键

时间:2023-10-12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6916

放火罪与失火罪的区别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放火罪与失火罪的最关键区别在于犯罪的主观要件不同。放火罪属于故意犯罪,而失火罪则属于过失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行为,指的是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对于这类行为,犯罪人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行为,指的是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对于这类行为,犯罪人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刑罚。

而对于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和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行为,指的是犯罪人因过失而实施上述罪行。对于这类行为,犯罪人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如果情节较轻,犯罪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如何认定放火罪

1. 客体侵犯的是公共安全

放火罪的客体是指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及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侵犯的对象主要包括公私建筑物或其他公私财物,例如工厂、矿山、油田、港口、仓库、住宅、森林、农场、牧场、重要管道、公共建筑物或其他公私财物。

2. 客观行为表现为放火焚烧公私财物

放火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危害公共安全一般包括三种情况:(1) 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安全;(2) 危及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3) 既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又危及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3. 主体为一般主体

放火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并且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本罪时,应当负刑事责任。

4. 主观方面为故意

放火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持有50克毒品的法律责任

    持有50克毒品的法律责任。持有毒品数量较大将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根据不同数量将面临不同的刑罚。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侵犯客体、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行为人明知持有国家禁

  • 行政处罚移交法院强制执行的时间

    行政处罚的强制执行时间及相关种类。若行政处罚在法定期限内未执行,行政机关可在三个月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和执照以及行政拘留等种类。

  • 破坏集会、游行、示威罪的定义与要件

    破坏集会、游行、示威罪的定义与要件。该罪行侵犯的是社会公共秩序,扰乱、冲击或以其他方法破坏依法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造成公共秩序混乱的行为都属于此罪行范畴。其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只能表现为故意。破坏集会、游行、示威罪的量刑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 放火罪与意外火灾的区别是什么

    意外火灾与放火罪的区别主要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和行为的性质。意外火灾是指由于不可预见或无法抗拒的原因引起的火灾,虽然可能危害公共安全,但行为人既没有故意也没有过失,因

  • 村民焚烧秸杆构成放火罪吗
  • 放火罪数额较大、巨大的区别
  •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区别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