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管辖,又称职能管辖或部门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各自直接受理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它解决的是哪类刑事案件应由哪个机关立案受理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确定哪些刑事案件可以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审判,哪些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哪些可以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立案管辖主要根据以下因素进行划分:
一、公安司法机关的性质与职能。由于公安、检察、法院各自的性质和职能不同,因此划分管辖必须与之相适应。
二、刑事案件的性质、案情的轻重和复杂程度等。这些情况也是划分管辖的重要依据。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8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立案管辖范围进行了概括性的规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条第1款的规定,除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和人民检察院自行侦查的刑事案件以外,绝大多数刑事案件由公安机关负责立案侦查。公安机关是国家的治安保卫机关,具有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安全的职责,同时具备同犯罪做斗争的丰富经验和必要的专门侦查手段。因此,绝大多数需要侦查的刑事案件交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是与公安机关的性质、职能和办案条件相适应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定的刑事案件,如盗窃、抢劫机动车案件、旅客列车上的刑事案件等,由特定的公安机关负责立案侦查。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条第2款的规定,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对于其他重大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可以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立案侦查。
这些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主要包括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这些犯罪案件的犯罪主体限于国家工作人员,而且属于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犯罪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的犯罪。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对国家工作人员是否遵守法律负有特殊的监督责任,因此,这些与国家工作人员职务有关的犯罪案件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是与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及其法定职责相适应的。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是指不需要经过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不通过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而由人民法院直接对当事人提起的诉讼立案和审判。这类刑事案件在刑事诉讼中称为自诉案件。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条第3款的规定,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自诉案件是指由被害人本人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自诉案件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已作出不予追究的书面决定的案件。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有明确的案件范围和条件,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已作出不予追究的书面决定的案件。这些案件在性质上属于公诉案件范围,但因特殊原因可以由被害人本人或其近亲属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行政处罚移交案件的立案时限,详细介绍了不同情况下刑事案件的立案审查期限,包括一般刑事案件、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刑事案件、上级公安机关指定管辖或书面通知的刑事案件等。另外,文章还阐述了治安处罚与行政处罚的区别,包括主体不同、适用依据不同、罚则不同、法律文
刑事诉讼中的案件分类和管辖问题。指出了不适合由法院受理的自诉案件存在的问题,包括调查取证困难、难以保护国家利益等。同时,讨论了公安机关、法院和检察院之间在案件管辖上的矛盾,原因是分工不明确和案件的复杂性。实际操作中,存在职能管辖错误的现象。
刑事案件中的指定管辖和立案管辖问题。指定管辖适用于地区管辖不明的案件和原管辖法院不适宜或不能审判的案件,由上级法院指定管辖。立案管辖则根据公安司法机关的性质、诉讼职能以及案件性质、轻重、复杂程度等来确定管辖范围。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三十三条,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构成条件包括: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毁坏公私财物三次以上、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以及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