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管辖原则中存在哪些障碍
时间:2024-03-06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一、刑事诉讼是处于平等对抗地位、有纠纷的双方向处于中立地位的裁判方告诉其纠纷,并请求裁判方解决其纠纷的活动。
普遍管辖原则在实施中的障碍
管辖冲突
根据普遍管辖原则,各国都享有对国际罪行的刑事管辖权。然而,当各国均主张对同一国际罪行的刑事管辖权时,就会出现管辖冲突。国际公约规定,当有关国家之间无法通过谈判解决时,可以通过仲裁或提交国际法院裁决来解决争端。然而,一些国家在加入国际条约时对这些规定进行了保留,导致刑事管辖争端的产生。这种刑事管辖争端往往导致对国际罪行的惩处拖延不决。普遍管辖原则作为一种独特的管辖体系,可以克服各国基于国家主权与国际罪行的斗争,但国际刑事法规并未就优先次序或并行管辖等问题进行规定。一些学者从权力优先的角度出发,认为应优先适用属地管辖权、属人管辖权和保护管辖权来解决冲突。同时,考虑到便利诉讼原则,对国际罪行享有管辖权的国家可以参照犯罪地国、犯罪人国、受害国和实际控制地国的顺序来确定管辖权的归属。
单位犯罪的立案管辖
单位犯罪的立案管辖是指对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法律规定应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应由哪个司法机关立案追诉。在划分这种立案管辖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根据犯罪嫌疑单位所涉嫌的罪名,由相应的司法机关受理,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处理。2. 对犯罪嫌疑单位的立案管辖权应与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立案管辖权相一致,并一同对其进行追诉。3. 划分级别管辖,根据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因实施单位犯罪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管制相一致。换句话说,如果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在实施单位犯罪时应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的刑罚,那么对单位犯罪的追究也应由相应的司法机关进行侦查和起诉。4. 在地区管辖上,应遵循犯罪地管辖的原则,只有当犯罪地人民法院认为单位注册地人民法院更适合管辖时,才可以将案件移交给注册地人民法院管辖。
普遍管辖原则的实施障碍
普遍管辖原则的实施必然面临各种障碍。一方面,不同国家的刑事制度存在立法体系和法律传统的差异,导致国际犯罪确认、刑事管辖权确定、引渡制度确立、外国法院判决承认和执行、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等方面与国际法规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尽管普遍管辖原则确定了刑事管辖权,但对于罪行的起诉和审理必须获得相关国家的合作才能有效打击和预防国际犯罪。立法和司法的双重障碍导致普遍管辖原则在实践中面临重重困难。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海运合同的管辖权问题
海事法院对海运合同的管辖权问题。海事法院管辖范围包括水上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案件、船舶相关纠纷案件等。海事诉讼管辖具有专门管辖、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等特别规定,原告可就被告原则进行起诉。在适用管辖权时,应先适用民事诉讼法,再适用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
-
行政诉讼管辖权转移的程序
行政诉讼管辖权转移的程序,包括管辖权转移的定义、条件、三种情况,以及行政诉讼管辖的原则和适用规定。管辖权的转移是根据上级人民法院的决定或同意,将案件管辖权上下级转移的一种制度。一般遵循“原告就被告”原则,但也有特殊地域管辖的情况。同时,复议机关改变原
-
国际私法中的协议管辖制度
国际私法中的协议管辖制度。协议管辖是当事人通过协议约定由某国法院受理因特定法律关系产生的争端的制度。其效力分为直接效力和间接效力。协议管辖的本质体现了意思自治原则,是对选法自由的补充。它对法院和当事人都有重要意义,能避免管辖权冲突,实现诉讼的公平和效
-
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补充性原则的重要性
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补充性原则的重要性。该原则规定了国际刑事法院在何种条件下能够行使管辖权,强调国际刑事法院是国家刑事管辖权的补充而非替代。此外,本文介绍了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补充性原则的具体规定和运作机制,并探讨了完善该原则的途径,包括限制检察官的权力
-
一、不当得利的法院管辖的规定
-
行政诉讼裁定管辖的定义
-
公约婚姻继承篇十四章婚姻家庭第二节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