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十五条和第十八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应由犯罪嫌疑人工作单位所在地人民检察院管辖,但也可以由其他人民检察院管辖。然而,目前实践中发现,由于立法滞后和规定较为抽象,职务犯罪案件指定管辖制度存在以下问题:
(1)对于适用指定管辖的职务犯罪案件的范围掌握不严,导致滥用指定管辖的情况出现;
(2)指定管辖在侦查、起诉和审判三个阶段之间缺乏衔接,导致诉讼效率低下;
(3)职务犯罪案件指定管辖的实践缺乏规范,影响执法工作的规范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筆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为了确保职务犯罪案件指定管辖的公正和高效,应明确以下原则和范围:
(1)核心原则是管辖便利原则。指定管辖应符合诉讼公正和效率原则,避免过多的指定管辖;
(2)明确适用于本院检法干警及其近亲属的指定管辖范围,扩大适用范围;
(3)对于影响较大的窝案、串案,可以通过指定管辖由几个基层检察院分别受理,以确保审判及时进行;
(4)对于行贿、受贿等性质相同的案件,由同一法院审理更有利于案件的处理,因此可以由同一检察院立案侦查、审查起诉。
为了确保职务犯罪案件指定管辖的顺利进行,应在立法中明确规定以下内容:
(1)规定上级检察机关在指定管辖时,应同时商请被指定管辖的检察机关同级审判机关的上级机关,指定相应下级机关管辖,以避免临时扯皮和推诿,保证办案期限;
(2)明确指定管辖的文书形式为“指定管辖决定书”,并采用逐级下发的形式,同时规定下发的截止期限和责任人,以维护法律文书的严肃性。
为了确保职务犯罪案件指定管辖的公正和合理,应建立刑事案件指定管辖异议制度,允许相关当事人就指定管辖提出异议,并由上级检察机关或法院进行审查和决定。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可以明确职务犯罪案件指定管辖的原则和范围,建立职务犯罪案件指定管辖衔接机制,并引入刑事案件指定管辖异议制度,从而提高职务犯罪案件的办案效率和规范性。
刑事案件中的级别管辖与专属管辖问题。各级人民法院有各自的职权范围,在确定案件管辖权时需综合考虑。对于专属管辖案件,如我国缔结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犯罪及外国人对我国犯罪等,由特定法院管辖。同时,上级法院可审判下级法院管辖的案件,也可根据下级法院请求移送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针对特殊案件的审判管辖。包括基于国际条约责任的刑事管辖、发生在船舶和航空器内的犯罪管辖、国际列车上犯罪的管辖、在使领馆内的犯罪管辖、服刑罪犯的管辖以及刑事自诉案件的管辖等方面。针对不同情况的犯罪,有明确具体的管辖法院规定。
我国刑事诉讼中刑事案件的管辖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刑事案件管辖分为基层、中级、高级和最高人民法院四级。各级法院有不同的管辖范围和审判权限,同时涉及犯罪地和被告人居住地的管辖、同级人民法院的管辖及专门人民法院案件的管辖等规定。在必要时,上级法院可指定或移
审判管辖的种类和定义,包括级别管辖、地区管辖和专门管辖。级别管辖指不同级别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的权限分工,从最高人民法院到基层人民法院均有明确的管辖范围。地区管辖则以犯罪地为主,以被告人居住地为辅。专门管辖涉及专门法院与普通法院之间的权限分工,如军事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