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中的刑事管辖原则包括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
属地原则以地域为标准,凡是在本国领域内犯罪,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适用本国刑法;反之,在本国领域外犯罪,都不适用本国刑法。
属人原则以人的国籍为标准,凡是本国人犯罪,不论是在本国领域内还是在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国刑法。
保护原则以保护本国利益为标准,凡侵害本国国家或者公民利益的,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地在本国领域内还是在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国刑法。
普遍原则以保护各国的共同利益为标准,凡发生国际条约所规定的侵害各国共同利益的犯罪,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地在本国领域内还是在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国刑法。
然而,这些原则都有其正确性和局限性。属地原则无法解决本国人或外国人在本国领域外侵害本国国家或公民利益的犯罪的刑事管辖问题。属人原则对本国公民实行管辖有利,但对外国人在本国领域内犯罪不能适用本国刑法,与国家主权原则相悖。保护原则能够有效保护本国利益,但涉及本国与他国之间的主权交叉与刑法冲突问题。普遍原则的适用范围狭窄,只能作为刑事管辖的补充原则。
因此,综合各国实际情况和利益,我国刑法采取了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其他原则的折衷型刑事管辖体制。
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是指当事人在刑事诉讼中,当司法机关违背管辖规定,管辖了其无权管辖的案件或认为其他司法机关更适合管辖时,在法定期限内向有审查权的法院提出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或更适合管辖的司法机关的主张。
我国刑事诉讼法一直没有明确规定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制度,而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中明确规定了该制度。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公正和顺利进行,我们应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制度,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起我国的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制度。
解决刑事管辖冲突的办法可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想象竞合犯与牵连犯罪案件的管辖权属问题。一般情况下,案件应由对重罪有管辖权的机关管辖,但法律有规定的除外。第二种情况是吸收犯案件的管辖权属问题。确定此类案件的管辖权,需要根据相应案件的实体处理原则。在实体上,对吸收犯案件的处理应遵循重行为吸收轻行为、主行为吸收从行为的原则,只以吸收行为来定罪处罚。在程序上,一般应遵循“吸收行为管辖原则”。
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在立案之前,如果因对案件的定性存在重大分歧,可能导致管辖不明甚至管辖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两个机关应首先协商解决。如果协商无果,应由最先接到报案、举报、控告、自首等立案材料的机关立案侦查。通过侦查,根据查明的事实、证据、刑法和有关规定,正确确定案件性质并作出妥当的处理。
刑事移送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发现本法院对该案无管辖权,依法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的行为。移送管辖是对案件的移送,而不是对案件管辖权的移送,是纠正管辖错误的一种措施。移送管辖通常发生在同级人民法院之间,但也不排除在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适用。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已经受理案件的情况下发现自己无管辖权时,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并且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如果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应当报请上级人民法院,不得再自行移送。
根据以上规定,移送管辖的适用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涉外离婚的管辖权问题,包括中国公民与外国人、涉港、澳、台离婚案件的管辖原则。对于不同情况下离婚案件的管辖,文章分别进行了详细阐述,如双方均为留学生、华侨与国内公民、港澳同胞与国内公民的离婚案件等。文章还指出,不同婚姻缔结地的离婚案件管辖也有所不同。总
航空犯罪的刑事管辖权问题,依据普遍管辖原则,世界各国对危及人类安全的国际犯罪具有管辖权。针对劫持航空器罪,无论犯罪地、犯罪人国籍及侵犯利益如何,我国及其他缔约国均可依据国际公约行使刑事司法管辖权。同时,也介绍了劫持航空器罪、使用暴力危害飞行安全罪和传
买卖合同纠纷的管辖法院和买卖合同的管辖法院选择的相关问题。首先介绍了买卖合同纠纷管辖法院的选择条件,包括协议管辖的范围、协议选择管辖的法院范围、协议管辖的限制等。然后介绍了合同纠纷的管辖原则,包括商品合同纠纷管辖权确定和各类合同纠纷的地域管辖规定等。
行政诉讼中的共同地域管辖情况。包括经过复议的案件、对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件以及不动产涉及到两个以上人民法院管辖的情况。同时,文章还涉及各级法院的管辖范围和行政案件的管辖原则。在多个法院有管辖权时,原告有权选择其中一个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