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留采用拘留决定书,而拘传则需要发出拘传票。
拘留是由司法警察将被拘留人送交当地公安机关看管,而拘传则是由执行员直接送达被拘传人。在拘传之前,应向被拘传人说明拒不到庭的后果。如果经过批评教育后仍然拒不到庭,司法警察将拘传其到庭。
对于同一妨害民事诉讼行为,拘留不得连续适用。但如果发生了新的妨害民事诉讼行为,人民法院可以重新予以拘留。然而,拘传没有次数的限制,只要符合拘传的条件,可以多次适用。
执行过程中的拘留只要满足拒不履行已经生效的人民法院判决或裁定的情况,就可以适用。而拘传适用于经过两次传票传唤后,被拘传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5条的规定,被拘留人对决定不服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然而,被拘传人没有申请复议的权利。
拘留的期限为1-15天,而拘传的期间是被执行人到达指定地点接受审查或询问的时间。
司法拘留作为限制人身自由的一项强制措施,属于执行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因此,应当经过三名以上执行员的讨论,并在配备裁决庭的地方,需要由裁决庭组成合议庭评议决定,并报请院长批准。而拘传属于执行实施权,可以由执行员报请院长批准后直接适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80条,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如果符合以下情形之一,可以先行拘留:
(一) 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在犯罪后立即被发觉;
(二) 被害人或在场亲眼目击的人指认他犯罪;
(三) 在身边或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
(四) 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正在逃跑;
(五) 有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可能;
(六) 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
(七) 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17条,对于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对于在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讯问笔录中注明。
传唤、拘传的持续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如果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的持续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在传唤、拘传犯罪嫌疑人时,应当保证其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
传唤证是否必须当面送达,以及传讯、传唤和拘传的区别。传唤不具有强制性,不属于强制措施,目的是使诉讼程序按计划进行,弄清案情。传唤须用传票,载明相关信息并依法送达。拘传具有强制性,适用于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及现行犯。传讯与传唤在司法实践中基本通用,但二者
拘传时间的限制以及适用条件。拘传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计时始于犯罪嫌疑人到案时刻。拘传的对象需要是自然人等并被传唤两次,无抗拒的特殊情况不能适用拘传措施。当被执行人不出庭且经过批评教育后仍不主动到庭时,可采取强制措施拘传到庭。
拘传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方法。传唤是指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侦查案件时,对于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人,知诉其于指定的时间到指定的地点或者他的住所、所在单位进行讯问的一种措施。拘
刑事拘留,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过程中,在紧急情况下,依法临时剥夺某些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人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刑事拘留只能由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作出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二是刑事拘留和拘传的时间不同。拘传和刑事拘留有区别 拘传和刑事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