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强制措施 > 拘传 > 异地拘传的法律依据是怎么样的

异地拘传的法律依据是怎么样的

时间:2025-02-20 浏览:4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7450

异地拘传的法律依据及操作规定

法律依据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对于不需要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犯罪嫌疑人到所在市、县内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同时,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不需要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传唤犯罪嫌疑人到所在市、县内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

操作规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三百一十三条和公安部2009年10月28日印发的《公安机关执法细则》第二十四章第4条第3款的规定,执行异地传唤、拘传的公安机关人员应当持有《传唤通知书》、《拘传证》、《办案协作函》和工作证件,并与协作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联系。协作地公安机关应当协助将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到本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犯罪嫌疑人的住处进行讯问。

异地传唤的对象

异地传唤主要针对因取保候审而交由外地公安机关执行的犯罪嫌疑人和涉嫌犯罪事实仍需向本人核实尚无拘留、逮捕必要的外地人员。

传唤程序的规范

为了规范异地传唤的程序,办案民警在传唤嫌疑人时应当事先开出到案时间留有空白的《传唤通知书》到嫌疑人住处进行送达,并在嫌疑人住处公安机关对嫌疑人依法传唤、讯问。在实行公安网上办公的地方,办案民警还可以通过网上办理传唤呈请手续,并通过嫌疑人住处公安机关电脑直接打印传唤文书,向嫌疑人送达,进行传唤、讯问。

对违规行为的处理

如果嫌疑人未经执行地公安机关批准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办案地公安机关有责任对其进行纠正教育。如果嫌疑人家属拒不交待嫌疑人当前联系方式及去向,民警可以直接向嫌疑人家属送达《传唤通知书》,但应给嫌疑人留有必要的回居住地接受传唤的期限,以此明确对嫌疑人违反规定的程度,决定对其处罚的幅度。同时,办案民警应加强对保证人的教育,督促其加强对嫌疑人的监督,并根据嫌疑人违反规定及保证人的保证履行情况,决定对保证人的处理。

异地传唤的范围

异地传唤犯罪嫌疑人到所在市、县内公安机关办案场所进行讯问,并不仅限于犯罪嫌疑人户籍上的居住地,也包括犯罪嫌疑人实际居住的地方,例如外出务工临时居所的所在地。

协作配合

在进行异地传唤时,办案民警应与协作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联系,协作地公安机关将会安排嫌疑人现住地派出所进行协助。根据《公安机关执法细则》的要求,办案民警在协作地公安机关协助下将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讯问的地点现在只能是嫌疑人居住地市、县公安机关的办案场所。通过以上规定和操作规定,可以确保异地传唤的程序规范和合法性,保证了公正执法的实施。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立案前能否拘留犯罪嫌疑人

    立案前能否拘留犯罪嫌疑人,指出公安机关在发现犯罪事实时,可以传唤犯罪嫌疑人进行调查。如犯罪嫌疑人拒不接受传唤,公安机关有权采取强制拘传措施。传唤和拘传的时间有明确规定,同时需确保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权益。犯罪嫌疑人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以及传唤的目的和规定也得

  • 刑事传唤的法律依据及相关规定

    传唤、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十二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1、刑事传唤的对象是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  《刑事诉讼法》关于传唤的规定是在措施类,而不在强制措施类。  犯罪嫌疑人拒绝在传唤通知书上签字时,公安机关是

  • 刑事传唤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传唤、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十二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1、刑事传唤的对象是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  《刑事诉讼法》关于传唤的规定是在措施类,而不在强制措施类。  犯罪嫌疑人拒绝在传唤通知书上签字时,公安机关是

  • 刑事传唤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传唤、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十二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1、刑事传唤的对象是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  《刑事诉讼法》关于传唤的规定是在措施类,而不在强制措施类。  犯罪嫌疑人拒绝在传唤通知书上签字时,公安机关是

  • 刑事传唤的法律依据?
  • 异地拘传的法律依据是怎么样的
  • 赡养纠纷能缺席判决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