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一百一十条规定,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的住处执行。然而,对于无固定住处的犯罪嫌疑人或涉嫌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况,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所以,如果犯罪嫌疑人需要变更监视居住的地点,必须经过办案机关(法院、检察院)的同意,并报公安机关变更执行。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一百一十条第一款规定,特别重大贿赂犯罪的认定必须符合本规则第四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属于有碍侦查:
变更后的指定居所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采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不得在看守所、拘留所、监狱等羁押、监管场所以及留置室、讯问室等专门的办案场所、办公区域执行。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核实犯罪嫌疑人住处或者为其指定居所后,应当制作监视居住执行通知书,并将有关法律文书和案由、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材料送交监视居住地的公安机关执行。必要时,人民检察院可以协助公安机关执行。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负责执行监视居住的县级公安机关在收到法律文书和有关材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应当通知被监视居住人住处或者指定居所所在地的派出所,核实被监视居住人身份、住处或者居所等情况后执行。必要时,可以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协助执行。
监视居住作为拘捕前置措施的法律问题。在实践中,一些侦查机关将监视居住作为临时性措施,用于在短时间难以获得逮捕和定罪证据的犯罪嫌疑人。但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监视居住应符合特定情况,不应作为拘捕前置措施。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需遵守规定,若无违规
聚众斗殴罪中逮捕和监外执行的相关问题。逮捕的条件和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犯罪嫌疑人可以进行逮捕。监外执行则是针对有严重疾病、怀孕等情形的罪犯进行的暂时不执行刑罚。对于聚众斗殴罪的犯罪嫌疑人,在逮捕后如果
暂予监外执行的考验期间规定。暂予监外执行是特殊的刑罚执行方式,考验期未明确规定。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因特殊原因不宜在监狱内执行刑罚。执行期间计入原判刑罚之内,与假释有所区别。
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连续转化问题。根据《公安部关于监视居住期满后能否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问题的批复》等相关规定,监视居住和取保候审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连续转化。法律依据表明,在符合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可以对监视居住期满的犯罪嫌疑人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