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一百一十条规定,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的住处执行。然而,对于无固定住处的犯罪嫌疑人或涉嫌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况,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所以,如果犯罪嫌疑人需要变更监视居住的地点,必须经过办案机关(法院、检察院)的同意,并报公安机关变更执行。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一百一十条第一款规定,特别重大贿赂犯罪的认定必须符合本规则第四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属于有碍侦查:
变更后的指定居所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采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不得在看守所、拘留所、监狱等羁押、监管场所以及留置室、讯问室等专门的办案场所、办公区域执行。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核实犯罪嫌疑人住处或者为其指定居所后,应当制作监视居住执行通知书,并将有关法律文书和案由、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材料送交监视居住地的公安机关执行。必要时,人民检察院可以协助公安机关执行。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负责执行监视居住的县级公安机关在收到法律文书和有关材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应当通知被监视居住人住处或者指定居所所在地的派出所,核实被监视居住人身份、住处或者居所等情况后执行。必要时,可以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协助执行。
刑事诉讼中的监视居住措施,内容包括适用对象、执行地点、期限和规定。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在住处或指定居所进行监视居住,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监视居住可采取电子监控等方式,期限最长不超过六个月。若违反规定,情节严重者可以予以逮捕。
暂予监外执行的疾病范围,包括严重传染病、反复发作的无法服刑的精神疾病、严重器质性心血管疾病、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各种急、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等。文章详细列举了各类疾病的范围及具体情况。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投案自首的犯罪嫌疑人如果不需要逮捕或者刑事拘留的,公安机关是可以传唤其到指定地点进行讯问。《刑事诉讼法》第六章规定的强制措施有五种,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刑事传唤并未包括在法定的强制措施中。《刑事诉讼法》对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和监视居住一样都可以在侦查、审查起诉、审理阶段适用。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为加以监视、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