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强制措施 > 刑事拘留 > 刑事拘留的前提条件

刑事拘留的前提条件

时间:2024-09-19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8195
一般情况下,我们国家的法律,规定是比较严格的,如果触犯了刑事法律,就会进行刑事拘留,那么刑事拘留的前提条件是怎样的?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关于这个问题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刑事拘留的前提条件

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满足以下情形之一,可以先行拘留:

(一) 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 被害人或在场目击者指认其犯罪的;

(三) 在身边或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 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在逃的;

(五) 有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可能的;

(六) 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 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刑事拘留的程序

根据法律规定,拘留由公安机关执行。公安机关办案人员认为需要拘留犯罪嫌疑人时,应填写《呈请拘留报告书》,注明有关犯罪嫌疑人的情况和拘留的理由,呈报公安机关负责人审查批准,签发拘留证;检察机关拘留犯罪嫌疑人时,由办案人员提出意见,部门负责人审核,检察长决定,再送达公安机关执行。

公安机关执行拘留时,应持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签发的《拘留证》,向被拘留人出示《拘留证》,并宣布对其实行拘留。责令被拘留人在拘留证上签名或盖章。被拘留人拒绝签名或盖章的,应加以注明。执行拘留的人员在必要时,可以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未出示拘留证或先行拘留再补办拘留证都属于违法行为。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2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在异地执行拘留时,应当通知被拘留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被拘留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予以配合。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4条的规定,决定拘留的机关在拘留后,除有碍侦查或无法通知者外,应当在24小时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所在单位。有碍侦查的情况包括:其他共同犯罪嫌疑人闻讯后可能逃匿、毁弃或伪造证据;可能互相串通,订立攻守同盟的;其他犯罪有待查证且未采取相应措施的等。但在上述情况消除后,应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所在单位。对于未能在24小时内通知的情况,应在拘留通知书中注明原因。无法通知的情况包括:被拘留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被拘留人无家属或工作单位等。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拘留找人:取保候审的法律规定和适用条件

    取保候审的法律规定和适用条件。取保候审是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目的是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并确保其按时到案。适用条件包括可能判处较轻刑罚、不会产生社会危险性、患有严重疾病等情形。被取保候审者需遵守相关规定,否则将面

  • 刑事拘留证据不足导致放人的补偿方式

    因证据不足导致刑事拘留后放人的补偿方式。被拘留人如超过刑事拘留最长期限,可申请国家赔偿。申请条件包括证明自己是因证据不足被拘留、证明拘留行为非法并造成实际损害。赔偿包括经济赔偿和精神赔偿,旨在保护公民人身权利,维护社会公正。

  • 刑事拘留期间物品管理规定

    被刑事拘留羁押的人员在入所后需遵守的物品管理规定以及刑事拘留的程序。被拘留人员在入所时需按规定带入特定物品,如穿戴用品、卫生洗护用品等,并由看守所代为采购供应。同时,看守所应保证采购物品的安全,并适当控制带入监室的物品数量。刑事拘留程序包括公安机关和

  • 刑事拘留的机关及其权限

    刑事拘留的机关及其权限。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有权决定采用拘留措施,其中公安机关在符合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可对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刑事拘留,而人民检察院在自侦案件中尤其针对特定情况的犯罪嫌疑人拥有决定拘留的权力。虽然人民法院没有刑事拘留权,但在司法程序中拥有

  • 警察错误采取强制措施是否有赔偿权
  • 刑事拘留的地点
  • 刑事拘留的档案录入流程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