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2款的规定,如果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因此,用人单位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可以将劳动者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并被依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情况界定为“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一旦劳动者被依法限制人身自由(不包括违法犯罪事实的调查阶段),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规章制度未规定“劳动者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那么用人单位也可以在劳动者被依法限制人身自由期间中止劳动合同。根据《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8条的规定,劳动者涉嫌违法犯罪被有关机关收容审查、拘留或逮捕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在劳动者被限制人身自由期间可以暂时停止劳动合同的履行。在劳动合同中止期间,用人单位不承担劳动合同规定的相应义务,包括停发工资和停缴社会保险费。同时,中止的时间也不计算为劳动者的本单位工作年限。如果劳动者被错误限制人身自由导致损失,可以依据《国家赔偿法》要求有关部门赔偿。
根据国务院《辞退规定》,职工被辞退时,有以下权利:
职工可以向企业索取“辞退证明书”,并凭此向失业保险部门进行失业登记,按照失业保险的相关规定,领取失业救济金和医疗补助费。
如果对辞退处理不服,职工可以按照《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在规定的时效内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
根据原劳动人事部《辞退规定若干问题解答》的意见,企业应根据《辞退规定》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或完善厂规厂纪。经职代会通过后,由厂长按照厂规厂纪行使辞退违纪职工的审批权。
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在概念、行为性质及处罚等方面的区别。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其情节未达刑事犯罪程度。一般违法行为的处罚包括行政拘留、罚款等,而刑事违法行为的处罚更为严厉。同时,治安管理处罚需遵循行为与处罚法定、处罚与违法行为相当
治安行政拘留中家属的探望权问题。家属凭借合法身份证明可探视被行政拘留人员,无需提前申请。同时,《拘留所条例》规定拘留所应保障被拘留人的会见权利,需遵守拘留所的会见管理规定。探视程序包括持有效身份证件在规定时间于拘留所会见区进行。
被刑事拘留羁押的人员在入所后需遵守的物品管理规定以及刑事拘留的程序。被拘留人员在入所时需按规定带入特定物品,如穿戴用品、卫生洗护用品等,并由看守所代为采购供应。同时,看守所应保证采购物品的安全,并适当控制带入监室的物品数量。刑事拘留程序包括公安机关和
人为损坏电梯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具体根据情节轻重,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前者规定,人为损坏电梯行为如符合特定情形,可受到行政拘留和罚款等处罚。后者则规定,如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可能面临刑事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