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拘留通知书没拿到如何处理
当事人被公安机关拘留后,警察通常都会给家属寄去“拘留通知书”。
“拘留通知书”可以直接交给近亲属,也可以寄到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如果属于寄到户籍地派出所的这一种情况,视地理位置不同,邮件在途时间也不同,一般而言2个星期左右都是正常的)。
但是,并非所有的刑事案件都会给家里寄“拘留通知书”。法律规定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情况可以不寄通知书。具体法条如下: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27号)
第一百二十三条 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制作拘留通知书,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拘留通知书应当写明拘留原因和羁押处所。
本条规定的“无法通知”的情形适用本规定第一百零九条第二款的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本条规定的“有碍侦查”:
(一)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二)可能引起同案犯逃避、妨碍侦查的;
(三)犯罪嫌疑人的家属与犯罪有牵连的。
无法通知、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对于没有在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家属的,应当在拘留通知书中注明原因。
除以上法条规定的情况外,有极少数犯罪嫌疑人被抓后不交待自己姓名、信息的,客观上也会出现无法寄出拘留通知书的情况。
二、拘留通知书应慎用邮寄送达
在司法实践当中,当直接通知犯罪嫌疑人家属或单位有困难时,办案机关往往采用邮寄送达的方式送达拘留通知书,小编认为这是不恰当的。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送达方式有直接送达与留置送达两种,并未规定邮寄送达。对拘留通知书等文书适用邮寄送达的法律依据,只是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第三款规定的“上诉状或者其他文件在期满前已经交邮的,不算过期”。
但上述规定是否能够作为办案机关邮寄送达拘留通知书的法律依据,还有待商榷。上述规定,从立法本意上讲,“上诉状或者其他文件”应认为是公民向国家机关递送某些有关公民权利与利益的文件,为了充分保障公民的权利与利益,当公民邮寄这类文件时,“在期满前交邮的,不算过期”。此规定转而由国家机关来适用时,则有侵害公民权利之嫌。
对于拘留通知书,刑诉法规定:拘留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应当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所在的单位。如允许拘留通知书邮寄送达,则意味着在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的二十四小时内,办案机关寄出拘留通知书,即视为送达。但实际上,寄出的通知书少则两三天,多则七八天才能到达犯罪嫌疑人的家属或单位,而这段时间里,在家属或单位看来,犯罪嫌疑人处于下落不明之中,由此引发的家庭与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不可估量。同时,犯罪嫌疑人初被羁押于看守所中,一段时间里无人过问,其生活用品的供应亦无着落,这对于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生理的伤害亦不可小视。
刑事拘留期间是否可以寄照片的问题。文中介绍了刑事拘留的定义和条件,包括拘留对象必须是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且符合法定的紧急情况之一。文章还提到了刑事诉讼法中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在刑事拘留方面的不同规定,特别是检察院决定拘留的情形。最终,文章没有明确指
关于刑事拘留期限的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者进行审查的流程,包括特殊情况下审查时间的延长,以及解除强制措施的权利。刑事拘留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中的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采取的临时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拘留期限一般为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先行刑事拘留的相关规定。对于只有口供的现行犯,在存在特定情形下可以先行刑事拘留,如正在预备犯罪、被害人指认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刑事拘留的具体程序,包括拘留申请、执行、通知家属以及拘留后的处理等。
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正在实施犯罪或者重大嫌疑人采取的强制措施,目的是为了顺利开展侦查活动和追诉犯罪分子。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拘留的对象应当是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包括正在预备犯罪、实施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被害人或者在